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6 14:51:48
糖尿病检测指标非常多,不过糖化血红蛋白被称为糖尿病监测的金指标,被公认为是极为重要的糖尿病检测指标。首先,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目的在于消除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观察的影响,因而对血糖波动较大的1型糖尿病患者,测定HbA1c是一个有价值的血糖控制指标。由于前HbA1c可随血糖高低而波动,使HbA1c的临床估价受到影响,故不少专家主张测定稳定的HbA1c而不是总HbA1c。
其次,有助于判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目前对糖化血红蛋白的研究已远远超出在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上的应用,晚近发现血清蛋白,红细胞膜、细胞内蛋白质以及胶原蛋白,角蛋白,眼晶状体蛋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糖化,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非酶蛋白糖化并非限于血红蛋白。近年来,曾有作者证实在糖尿病动物肾小球基底膜的胶原蛋白上与酮胺连接的葡萄糖增多。用眼晶状体研究证实,晶状体蛋白的糖化可使晶体蛋白易于形成高分子聚合,产生乳浊,形成白内障。
第三,用于糖尿病的诊断。糖化血红蛋白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大多数空腹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亦增高,对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下降的病人,HbA1c亦可增高,故认为HbA1c和空腹血糖同时作为糖尿病筛选试验是可取的,但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和血糖测定。
第四,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意义的局限性和缺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和病情判断方面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缺点。首先,个别糖尿病人由于Hb的基因多态性及Hb的突变(如α链的Ala120Glu突变)使Hb的糖化不增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不呈比例,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无意义。其次,有些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不明显或不升高,但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却十分明显,这说明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完全反映病情的渐进变化过程和程度(因GHb仅代表4~8周前的血糖总水平),在这些情况下,可用血清果糖胺、糖化血清白蛋白,血清1,5-AG等来协助诊断。最后,不能单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因许多因素可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如尿毒症中的氨基甲酰化、青霉素、阿司匹林以及酒精中毒出现的某些代谢产物可影响其测定结果。在一些电泳和离子交换方法中,HbF可以与HbA1一起被层析分离出来,使糖化血红蛋白呈假性升高,而HbS和HbC又可降低结果,这是因为它们可与HbA一同被洗脱出来。溶血性贫血的患者,或者存在有急性或慢性失血的病人及妊娠妇女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有报道显示,维生素C和E也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这可能是阻滞了糖化过程引起的。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