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s污染会导致糖尿病吗?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6 14:53:04    

 

  1976年7月,意大利北部塞维索小镇附近的一个化工厂反应器发生了爆炸,一时间,有毒的乌云漂浮在夏日的晴空中。大约有18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了TCDD的污染。

  TCDD正是恶名昭彰的化工产品二恶英(或叫戴奥辛)家族的一员,中文名叫做四氯二苯二恶英。

  这次事故的直接后续反应还是相对温和的:共有15个孩子因为皮肤炎症住院,3300只小动物致死。然而,这件事却给塞维索人投下了一个长长的阴影:因为事后当地人患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所引起的提早死亡比例大大增加了。

  对于某些糖尿病研究人员来说,塞维索事件给人们发出了一个警告。一般来说,如果要问为什么糖尿病在21世纪大为流行,很多人都会说是因为不良的饮食、懒惰和肥胖。但是,按照日渐增多的、但目前还是少数研究者的观点,糖尿病的另一真凶是一组被称之为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有毒化学物质。假如这些研究人员是正确的,那么,包括二恶英、滴滴涕(DDT)和多氯联苯(PCBs)等一系列被众人谴责的POPs,都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流行的因素。

  无处不在的POPs污染

  这种见解也吸引了主流糖尿病研究人员的广泛注意。其实,就算是这个理论的支持者,最初对这种说法也是很惊讶的。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的流行病学家李德熙说:“我在2005年以前从来没听说过POPs。”而现在,她正在领导这方面的研究。她的一位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同事戴维?雅各布说:“我希望这个假说不是真的。”

  糖尿病,特别是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了我们每个人的事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已影响到1.8亿人的生活,而这个数字到2030年预计将增加1倍。去年,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统计,仅美国在这一流行病上的花费就高达1740亿美元。

  人们对2型糖尿病的标准解释是懒惰和贪食引起的“生活方式疾病”。然而,至少在10年前,一些流行病学家已经有另一种观点:人们很可能是因为接触了高剂量的POPs才增加了日后生活中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这些化学物质的影响包括塞维索人,和在越南战争中接触了橙色落叶剂的美国老兵。

  两年以前,李德熙、雅各布和他们的同事决定调查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POPs是不是与糖尿病有关。研究结果令他们吃惊和害怕——他们发现确实如此。

  对于绝大多数人,POPs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日常吃的肉、鱼、奶制品全都包含这些成分。它们是从诸如杀虫剂、化学制品和焚化的垃圾等来源进入食物链的,而且这些毒素会在动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内增加。一旦进入人体,它们就存在于脂肪组织中。

  POPs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有害物质:它们的危害作用包括出生缺陷、癌症、免疫功能障碍和内分泌紊乱。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逐步淘汰人称“肮脏的一打”的12种危害最大的POPs,2004年以前这些物质已在一些国家被禁用,尽管人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但POPs在环境和食物链中依然显著存在,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这类化学物质在发展中国家依然在应用,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需要几十年才能降解。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