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主要含黄酮类功能因子的食品
目前研究较多的为植物黄酮类物质[1],但近年也有动物黄酮类物质。黄酮类抗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机理比较复杂,观点不一,包括抗氧化、抑制α-糖苷酶、拟胰岛素作用、抗炎、抑制醛糖还原酶、抑制蛋白糖基化等。
1.1.1 苦荞麦 又称"鞑靼荞麦",主要成分为芦丁、儿茶素等黄酮类,还含有苦荞多酮、膳食纤维、皮素、桑色素、三价铬、植物甾醇等。主要生理功能:①调节血糖。主要是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的功效。②调节血脂。阻碍白血病细胞增殖、抗癌、防止大脑老化及老年痴呆症和抑制黑色素形成以达到美容等功效。目前开发的功能食品有苦荞面条、苦荞保健茶等。
1.1.2 蜂胶 蜂胶可调节血糖,本身为广谱抗菌素,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使患者"三多一少"症状逐步改善,可能是黄酮类、萜烯类、苷类以及Ca、Mg、K、P、Zn等协同作用的结果。还可调节血脂、辅助抑制肿瘤、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美容等。蜂胶的安全性较高,但要注意蜂胶制备过程中铅污染,故婴儿和孕妇不宜。巴西专家认为蜂胶可在短期内快速改善口渴、饥饿、尿频、四肢酸懒、全身乏力等症状,使血糖值、尿糖值很快降到正常水平,故蜂胶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神奇天然珍品。
1.1.3 桑叶 桑叶中含N-糖化合物、芸香甙、槲皮素、挥发油、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降糖、降脂、降压、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桑叶降血糖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Asano等[2]从桑叶中分离出6种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并确定其结构。Kimura等[3]观察以上6种生物碱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表明:N-Me DNJ、GAL-DNJ、fagomine都可显著地降
低血糖水平,其中GAL-DNJ和fagomine降糖作用最强;植物中仅桑叶含有GAL-DNJ。陈福君等[4]报道,桑叶总多糖能明显增加肝糖元、降低肝葡萄糖含量,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方晓等[5]推断桑叶浸出液中的生物碱对糖尿病大鼠有降血糖作用。官司进之等[6]发现大花紫薇与桑叶提取物混合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降糖活性成分主要为corosol酸和maron A。俞灵莺等[7]认为桑叶总黄酮通过抑制大鼠小肠双糖酶活性而显著降低血糖。桑叶降糖功能食品有桑宁茶等。
1.1.4 其他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最广的黄酮类,广泛存在于山楂、苹果、洋葱、茶叶、蜂蜜、葡萄等中。黄进等[8]揭示大豆异黄酮有降血糖作用。另外,番石榴具有降压降糖及降脂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黄酮类和多酚类。但是,番石榴对正常胰岛素型病人有效,对低胰岛素分泌病人无效。日本已开发出番石榴多酚茶饮料。
1.2 含皂苷类功能因子的食品
主要指对刺老牙、大豆、罗汉果、石榴、茯苓、菠菜、苦瓜等分别含有乌索酸、茯苓酸、菠梭皂苷A、B,苦瓜素等活性成分的食物或药食两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比如石榴汁、石榴酒等石榴制品以及茯苓饮料等各种茯苓制品的开发,还有菠菜、苦瓜等的直接食用和功能食品的开发。
1.2.1 刺老牙 刺老牙中有27种皂苷,存在于树皮、树根、顶芽和幼枝中。不同部位的皂苷种类不同,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不同糖苷基组成的三萜类化合物。皂苷会显著抑制葡萄糖吸收,调节血糖。
1.2.2 地肤子提取物 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果实,已明确结构的地肤皂苷有4种。生理功能主要是调节血糖。
1.2.3 罗汉果皂苷 有效成分为三萜类成分罗汉果皂苷,甜度高、热量低。戚向阳等[9]研究认为,罗汉果降糖机制可能与四氧嘧啶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有关。罗汉果还有降血压、抑菌及提高免疫功能等药理活性,对糖尿病并发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防治并发症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3 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类的食品
国际糖尿病组织极力推荐糖尿病的膳食纤维饮食疗法。DF可防止II型糖尿病的发生,但对I型的控制作用很小。富含DF的蔬菜有豆类、黄花菜、芹菜、紫菜、香菇、黑白木耳等。王彤等研究了眉豆、绿豆及赤小豆对餐后血糖影响,发现餐后血糖反应中DF数量可能不是唯一因素,DF种类也影响血糖反应,赤小豆可作为糖尿病人主食或主食的一部分。王亚伟等[10]研究还发现DF和低聚糖在降低糖尿病人血糖方面具有一定的联合作用。
此外还有魔芋精粉及其酶解精制品葡甘露聚糖,它是由甘露糖和葡萄糖以β-和B-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糖,是一种优良的水溶性DF。杨艳燕等[11]研究了魔芋低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揭示其有明显的降血糖及改善血液成分的作用,可作为防治糖尿病的保健食品和药品开发利用。董文彦等[12]以紫参和魔芋为主要原料加工精制成舒乐粉,是适用于糖尿病人的疗效食品。另外,葫芦巴作为降糖食品新原料得到普遍关注。葫芦巴是一种新型的有益DF,有潜在的血糖控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效果增加。目前,日、美等国已开发出多种葫芦巴降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