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
Health于3月20日公布的报告显示,
2006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达到6430
亿美元,按恒定汇率计算,较上年增
长7个百分点,略高于上年6.8%的增长
率。从1999~2006年的总体趋势看,
虽然全球药品销售额逐年增长,2006
年也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长率已经趋
缓,增长率最高位出现在1999年,为
14.5%,以后逐年减缓,最低位为2005年的6.8%。
2006年,人口的老龄化、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创新药物的上市依然是拉动全
球药物市场的“三驾马车”。
受到联邦医疗保险处方药物计划(MedicarePartprescriptionD)所致的
药品处方量增长推动,美国药品市场增长8.3个百分点。在创新药物的助推下,抗
肿瘤药市场在2006年猛增20.5个百分点,成为各大治疗类别中增长最强劲者,也
是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我们仍然看到市场的增长力量正在从成熟市场向成长中的市场转移,从基
本治疗类别向生物技术类和专科医生驱动型治疗类别转移。”IMS高级副总裁
MurrayAitken指出,“抗肿瘤药和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的增长证明了这两类药
物在满足患者尚未得到填补的治疗需求中的价值,为市场的增长带来了巨大机
会。”
1999~2006全球经济增长和正在萌发、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也推动了该国医
药市场的快速发展。
纵览全球,如今,药品市场总增长中的27%来自人均国民收入(Gross
NationalIncome)低于2万美元的国家,而这一数字在2001年时仅有13%。
血脂调节药依然当先抗肿瘤药高速增长
虽然美国默克公司的辛伐他汀(simvastatin,舒降之,Zocor)和百时美施
贵宝公司(Bristol-MyersSquibb)的普伐他汀(pravastatin,普拉固,
Pravachol)两大热销降血脂药在主要市场失去专利保护,但是血脂调节药仍然以
352亿美元位居治疗类别榜首,占全球市场5.8%的分额。在市场增长速度上,血脂
调节药已经趋于缓慢,其销售额仅较上年增长7.5%,略高于整体市场的增长率,
但低于前十大治疗类别10.7%的平均增长率。在未来,本类药物的市场需求量仍将
放大,其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受到创新药物市场增长的推动,其中包
括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的罗苏伐他汀(rosuvastatin,Crestor)和先
灵葆雅与默克公司(Merck)共同推广的辛伐他汀 依泽替米贝的复方片剂
〔simvastatin+ezetimibe,Vytorin〕;二是美国市场上MedicarePartD中患
者对血脂调节药的需求上升。
2006年,抗肿瘤药可谓一枝独秀,本类药物销售额达到346亿美元,以20.5%
的增长率成为各大治疗类别中增长最强劲的一类药物。一些疗效显著的创新型抗
肿瘤疗法不但改进了抗肿瘤治疗的途径而且提升了疗效,从而大受市场欢迎,也
因此而推动了抗肿瘤药市场的快速增长。2006年,抗肿瘤药领域的创新活动可谓
百花齐放、异常活跃,该领域中目前有超过380个在研药物。在处于后期研发阶段
的抗肿瘤药中,有一半为靶向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可直接作用于与肿瘤发生和生
长相关的特异分子。
IMSOncology副总裁TitusPlattel指出,靶向药物疗法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
一场“大革命”,使得通过长期维持疗法控制多种形式肿瘤成为可能。靶向药物
疗法正逐步成为人类抗击肿瘤的利器,从而使我们能够将肿瘤作为慢性疾病对
待,而不是将其视作生命之终结者。随着制药行业创新工作的推进以及科学的发
展,靶向药物疗法将继续呈强势增长,并将取得更突出的成就。
呼吸系统用药是2006年全球药品市场的第三大治疗类别,本类药物销售额达
到24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
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则是另一个高增长治疗领域。2006年,此类药物市场
以20%的增速达到106亿美元的销售额,在各大治疗类别中位列十二。对肿瘤坏死
因子(TNF)拮抗剂的使用增加以及此类药物适应证的扩大是该治疗领域市场增长
的主要驱动力。雅培公司(Abbott)的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Humira)以及
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的英利昔单抗(infliximab,Remicade)就是抗
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中的两大代表性产品。前者可以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
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多项适应证,后者也拥有蚀斑性银屑病、银屑病关节
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儿童克隆病等多项适应证,两者都
是推动相应公司销售额增长的拳头产品。
创新药物备受瞩目研发管线持续壮大
2006年,全球共有31个新分子实体药物投放到全球主导药物市场。总体而
言,在2006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销售额中,由2001~2005年间上市的产品所贡
献的涨幅达到135亿美元,占2006年增长总额的三成以上分额。
在2006年上市的产品中,全球首个宫颈癌疫苗——美国默克公司(Merck&
Co.,Inc.)的Gardasil(HPV6、11、16、18型四联重组疫苗)、新一代口服糖
尿病治疗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中的首个产品——美国默克的西他列
汀(sitagliptinphosphate,Januvia)以及辉瑞公司(Pfizer)的肾癌治疗药
物舒尼替尼(sunitinib,Sutent)3个产品所有具有的增长潜力令人瞩目,被寄
予厚望。
Aitken认为,在医药领域,人们的确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公众的
保险将继续成为影响医药卫生开支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为了使创新药物得到支
持,制药行业须要更好地阐明其药物的价值——定量化地证明治疗产品在降低总
体医疗卫生开支、增加经济产出、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寿命中的作用。
2006年,产品研发线的增长势头保持强劲,尤其是I期和II期临床研究阶段的
产品数量增长显著。至2006年底,处于开发中的分子达到2075个,较2005年上升7
个百分点,较2003年末增加35%。此外,一系列开发价值大、成功几率高的产品现
在已经达到III期临床或上市前研究阶段,其中包括95个抗肿瘤药、40个抗病毒感
染药物以及27个抗关节炎和疼痛药物。在整个研发线上,有27%的产品为生物技术
药物。
“非专利化”浪潮兴起“重磅炸弹”首当其冲
2006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长中62%的涨幅来自专科医生驱动型产品,而在2000
年,这一数字只有35%。随着质优价廉的非专利药进入市场或产品转为非处方药
(OTC),大量基本治疗类产品正面临市场增长缓慢甚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状
况。这些属于基本治疗类的产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s)、抗组胺药、血小板
凝集抑制剂和抗抑郁药等。2006年,在全球七大药品市场(美国、加拿大、法
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非专利药占居了药品销售量一半以上的分
额。这一趋势不但反映了新老药物平衡正在发生变化,也表明了许多基本治疗类
产品中“非专利化”势头的增长。
随着非专利药的崛起,“重磅炸弹”级品牌药的市场无疑是首当其冲的“非
专利化”对象。
2006年全球药品市场前十大品牌药中,由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
与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Squibb)公司联合销售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剂氯
吡格雷(clopidogrel,波立维,Plavix)、辉瑞公司的抗
高血压药氨氯地平
(amlodipine,络活喜,Norvasc)、礼来公司(EliLilly)的抗精神病药奥氮平
(olanzapine,再普乐,Zyprexa)、惠氏公司(Wyeth)的抗抑郁药文拉法辛
(venlafaxine,Effexor)以及辉瑞公司的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立普妥,Lipitor)等产品的专利均已经受到挑战,非专利药已
经对这些产品市场展开攻势。2006年,波立维、络活喜和再普乐的销售额呈现负
增长,而Effexor则仅增长了2.7%。
前景展望企业须洞察先机
药品市场在持续增长,其内在涌动的力量也在不断对其布局产生影响。2006
年,全球七大主要药品市场,有销售额合计逾180亿美元的产品失去专利保护,其
中美国市场上的此类药品销售总额高达14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血脂调节药、抗
抑郁药、血小板凝集抑制剂、止吐药以及呼吸系统用药领域,掀起了一股低治疗
成本药物替代品牌药的浪潮,非专利药将在医疗费用支付方寻求限制医疗卫生支
出增长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除此以外,另一个影响药品市场的因素也日趋受到重视,那就是患者。随着
患者趋于掌控自己的医疗保健,并要求得到更多的治疗权利以改善或延长自己的
生命,其在药品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itken指出,患者越来越意识到要与医疗保健工作者共同管理自己的健康,
因为他们既是药品的消费者,也是最终的支付者,他们正在得到更多的权利去促
进药品的批准、影响药品上市和处方。
这种转变给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无论该公司规模大小)提出了新的要
求。最成功的制药企业将是那些既关注医疗费用支付者又关心患者,同时又不会
忽视医生之重要性的公司。
Aitken认为,制药公司想要获得持续增长,就要对全球药品市场的动态具有
洞察力,能够获取先机,走在市场平衡力发挥作用之前。这就要求企业具有从其
销售、市场营销和产品投资中发现增长点的敏锐目光,具有对其研发和投资策略
进行综合评估的能力,从使其无论在萌芽市场还是成熟市场都能抓住机遇,此
外,企业还要能够更好地证明其产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