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3热点 控制体重平衡膳食防糖尿病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4:22:39    

   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北京营养知识宣传
活动近日结束。据活动主办单位发放
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参与活动
的北京市民最关心如何控制体重、怎
样吃出健康以及糖尿病三大问题。

  遗传不是肥胖的主要因素
  “营养周咨询中,减肥被人们提
及最多了。”我国著名的营养学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科技顾问陈春明教授说:“合理膳食与适当运动
相结合是保持健康体重最有效的方法。”

  她告诉记者,肥胖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若父母都
肥胖,子女中70%至80%的人表现为肥胖;父母一方肥胖的,子女中有40%的人较
胖。另一方面,环境因素比如吃得多、运动少也造成肥胖。不过,最近的研究表
明,环境因素在肥胖形成上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遗传作用是非常缓慢的过程,
近10至20年肥胖症如此快速增长,说明不是遗传基因发生了显著变化,而是人们
不良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主要表现为多吃少动。因此,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方式是预防肥胖的关键。

  陈春明说,减肥膳食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在营养素均衡基础上减少每日摄
入的总能量。对成人来讲,每日摄入的能量减少500至600千卡,则每周可减体重
0.5公斤左右。而增加身体活动是减轻体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身体活动或运动的
种类、强度和时间要因人而异。专家建议,运动要循序渐进,先做短时间轻度运
动,逐渐延长时间,然后增加强度。每周花三天以上、每天30至40分钟,进行走
路、骑车、慢跑、跳舞、游泳等中强度或低度强度的运动,比较适合。

  陈春明特别提醒,药物减肥要格外慎重。由于种种因素体重仍然不能降低
者,或行为疗法效果欠佳者,可考虑用药物辅助减重。不过,药物减肥必须在医
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减肥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减肥过程中如出现某些症状,要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做出处理。

  目前减肥有不少误区,尤其是年轻女性,认为身体越苗条越好。陈春明说,
减轻体重不能一蹴而就。有些人希望减肥速成,采取腹泻药快速减肥、饥饿减肥
等,这种方法很不可取。她说,成人体重指数低于18.5(国际上普遍以体重指数
[BMI]为衡量胖瘦的标准。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便会
导致营养不良和抵抗能力下降,而且这一人群的总死亡率高于体重正常的人。

  平衡膳食促进健康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的关注点已从吃饱转向了吃好、吃出健康。陈
春明指出,只有平衡膳食才能够提供给人们合理的营养。

  她告诉记者,从营养学的角度上看,没有一种食品能够完全满足人类健康所
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人类必须从多种多样的食物中,合理搭配出自己需要
的膳食,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素,才能保证健康。

  如何保持平衡膳食?陈春明认为,第一“少吃一两口,多动一刻钟”。这是
保持能量摄入与支出平衡的关键。如果活动量大而吃得少,人就会日益消瘦,抵
抗力下降;反之,如果吃得多而活动少,人就会渐渐发胖,也会大大增加慢性疾
病的危险。对于成年人,如果您能坚持每天少吃一两口,并坚持多活动15分钟,
您就能保持健康体重。

  第二,“粮食七八两,油脂少两成”。目前,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
不合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油脂和猪肉的消费量过度增加,粮谷类食物的消费量
明显下降。城市居民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已达到总能量的35%,而粮谷类食物供能
比例降到了47%。这种膳食结构的变化大大增加了人群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的
危险。如果坚持以粮谷类食物为能量的主要来源,适当少用一点油脂,就能保持
合理的膳食结构。

  第三,“蔬菜八两好,豆类优先用”。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
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红、黄、绿
等深色蔬菜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
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多吃蔬菜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
力及预防某些癌症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大量的
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人
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科学家大力提倡
多吃豆类。

  无糖食品不能随意吃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导致了糖尿病的发
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有3000万左右,发病率仅仅次于美国,居
世界第二位,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位居第三。因此,糖尿病已经
成为影响我国公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尚不能根治,因此预防其发生发展极为重要,需要把好“三道关”。

  一是,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
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
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二是,定期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
年常规的健康检查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

  三是,预防糖尿病并发其他慢性病,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患者
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
现、早期预防。

  目前,不少人认为,糖尿病与糖有密切关系,患者应多吃无糖食品。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教授指出,糖尿病的增加并不是
因为吃糖多所引起的。糖尿病是糖代谢障碍的一种病,由于它不能分解糖,所以
血糖就升高,所以就称之为糖尿病。他说,得了糖尿病确实不能多吃糖。而“无
糖”的饼干、糕点、麦片等食品,本身含淀粉很高,也有使血糖升高的作用,只
不过比蔗糖来得慢一些。所以,不要以为它们是“无糖”食品,就可以任意大
吃。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