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流行语是:送礼就送健康。
春节前后,一些人在走亲访友时,总忘
不了送一些钙、锌之类的保健品或者保
健器械。殊不知,有时候在服用和使用
这些保健物品时,非但不能让人有益健
康,还损害健康。
远红外产品 保健作用不大
远红外产品一直是冬季保暖市场的宠儿,那么,这些所谓功效非凡的御寒、保健产品,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吗?
商家一般宣称,这些产品除具有保暖功效外,还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
酸痛不适、消除疲劳等作用,甚至能预防疾病。但专家认为,远红外线产品的最
大功能就是防寒保暖,说它能治风湿病、关节炎,那是不科学的。吉林省人民医
院康复科主任姜慧强表示:“真正的远红外线保健内衣成本非常高,应该在800元
左右,太便宜有可能是假的,即使是货真价实的远红外线内衣,也只能起到促进
血液循环的作用,不能治病。”他还指出,对于带心脏起搏器的心脏病患者来
说,最好不要穿远红外线内衣,否则磁场会对起搏器造成干扰。
氧保健治疗 警惕氧中毒
家庭氧保健治疗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要警惕氧中毒。
究竟吸多少氧会造成氧中毒呢?通常常压状态下鼻导管吸氧(吸入的氧浓度
约35%)连续吸15天左右,常压密闭面罩吸氧(便携式高压氧)连续吸8小时左
右,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另外,不同疾病要选择不同的吸氧方法,呼吸系统疾病适合用鼻导管吸氧,
心血管、脑血管、学生、孕妇、亚健康等情况适合用常压密闭面罩吸氧。对于心
脑血管疾病,建议每天坚持吸氧10-20分钟左右,改变过去只有生命垂危或犯病
时才吸氧的思想。
胡乱按摩易致伤残
如今,按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保健方式,但不少专家深感忧虑:胡乱按摩所
带来的健康问题绝对不可小视。
赫先生近日扭伤了左脚脚踝,他特地到足浴城做手法按摩。结果,自己原本
只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但粗暴的按摩导致了颈椎间盘突出,压迫了脊髓神
经,出现了早期瘫痪的症状。
为什么按摩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呢?据有关专家介绍,一个合格的保健
按摩师需有西医解剖、中医基础、经络系统等基本知识,并要掌握腰扭伤、肩周
炎等病症的康复按摩知识,而许多保健按摩的从业人员并不专业。要想得到优质
的保健按摩治疗,首先考虑是否适合按摩,如果身体不适,应先到医院就诊,排
除不适合按摩的疾病后再进行按摩。
“1片顶5片”?补钙广告不可盲信
原北京第六医院院长、药学专家王功立教授指出,有的药品广告中所提到的
“1片顶5片”的说法并不准确。这只能说这一药品相对于其前身而言钙离子含量
增多了,但不能说它相当于其它钙制剂钙离子含量的5倍。目前市场上有的钙制剂
钙离子含量比这一药品还要高。专家介绍,钙制剂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中的葡
萄糖酸钙及乳酸钙含钙量较低。第二类是活性钙及以活性钙为主原料的制剂,对
胃刺激性大,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第三类的碳酸钙是药用钙盐中含钙
量最高的一种,1克含钙离子400毫克,可溶于胃酸,吸收率40%。
保健食品不能治病
目前一些保健食品故意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界限,明示或暗示有治疗作
用,其实无论是多么好的保健食品也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食品不能治病。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要看清批准文号:如果是“食健字”,那么可以肯定消费者
购买的是保健食品,是没有治疗作用的。
常见的几种日常保健误区
现代人非常注意保健与养生,可是一些人在保健养生中却存在着许多误区。
误区一:喝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许多人之所以不喝牛奶是因为他们觉得牛奶
会使胆固醇增高,而研究发现,牛奶中所含的胆固醇并不高,而且喝牛奶还有助
于减少冠心病和
高血压病的发生。
误区二:吃饭说话不利健康传统认为吃饭不宜说说笑笑,否则不利消化吸
收。而一些保健学家提出:边吃边说有利健康。因为边吃边说可以减慢吃饭速
度;边吃边说,可解除烦恼,使肠胃能正常消化食物。
误区三:体力劳动者无需锻炼体力劳动多是局部的运动,是身体某部分或某
个肌群连续不断地做某种单调的重复运动,因而人体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全方位的
锻炼,这种全身不均的动作是达不到锻炼目的的。因此,体力劳动者也要进行适
当的体育锻炼。
吃保健品可以代替忌口?
某些保健食品称其含有的膳食纤维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蠕动,减缓
身体对糖分的吸收,因而宣称
糖尿病患者吃过这种保健食品后就能吃香蕉、蛋糕
等含糖分很高的食品,并且血糖不会上升。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让
糖尿病患者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血糖不升高,更何况是食品。如果糖尿病患者
对任何食品都不忌口,最后很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代谢紊乱,引发心、脑、肾等
多种急、慢性病。
补锌别盲目
许多年轻的父母不管孩子是否缺锌,都给孩子购买含锌药物或加锌食品。其
实这种盲目补锌,会造成锌过量而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还会引起
铜缺乏、电解质失调、脱水,并影响铁和钙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有关专家
指出:儿童补锌,必须经检查确诊为缺锌后,才可服用锌制剂。小儿每日补锌量
为0.6-1.5毫克/公斤体重,对经常吃瘦肉、鱼、蛋、肝、贝类、核桃、花生和
西瓜等食物的儿童,也不用补锌。(本版稿件综合《健康时报》、《生活报》、
《新闻晨报》、《北京青年报》等)
贫血不一定都需要补血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并未经过医生诊断,自认为贫血,便盲目长期大量服
用
市售的补血剂,通常不但没有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有时反而有害。对于缺
铁性贫血患者,一旦病因去除、血色素恢复正常后,只需继续服用一个月铁剂即
应停用,因为大量的铁元
素沉积于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会影响脏器功能,严重时出现脏器功
能衰竭。另外,孕妇服用过多铁剂可导致胎儿铁中毒;小儿如误服3克铁剂可危及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