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目前购物网上随意就能
买到处方药记者伍霞摄■记者胡忠
民实习生谢谊
本报4月2日讯“花了1000多元钱
邮购来的‘特效药’,
糖尿病没见
好,现在却连走路都困难了。”家住
长沙市望月湖小区的陈先生今天一脸
的愤怒。 据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该局每个月都会接到几起关于邮购药品
的投诉,经工作人员核查,被投诉的药品大多是假药。
【投诉】
喝药出现行走困难
陈先生已经躺在家中几天未下床了。两个月前,被糖尿病折磨了10多年的
他,在网上看到了一条“能快速、有效治愈糖尿病”的广告。
广告特别注明,该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基因药物研究总院的产品,网页
上还有其他患者服用该药后的反应,“很多患者”都说好。
陈先生按着广告上的地址汇款购回此药试用。服用了大半个月后,陈先生出
现了头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一系列症状,他停止服用该药品,众多症状有
所缓解,但行走依然困难。带着疑惑,他向长沙市药监部门咨询。
【核实】
邮购的药品是假的
经核实,长沙药监部门发现,该邮购药品标签上所标注的生产企业——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事基因药物研究总院,以及其批准文号——(2002)军卫药制字F-
1359号均不存在。
此外,该药品标签上也未标明药品生产批号,而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
生产销售的药品必须标明生产批号。因此判定陈先生花费1000多元邮购的该药品
为假药。记者随后拨打了陈先生与对方联系的电话号码,提示为该号码为空号。
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队员李红表示,局里每个星期都可以接到3-4
起“邮购药品”投诉事件,糖尿病患者投诉最多。
李红介绍说,这些假药大都挂上著名医疗机构分支头衔,甚至有的还利用人
们对首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信任,打着北京某研究院或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研究
所的名义,夸大其疗效诱导患者。它们都无法从正规渠道销售,而采用“邮
购”、“网购”形式售卖。
【提醒】
药品邮购先查后服
没有疗效还是其次,更为严重的是假药的危害,李红说:“这些假药一般都
含有激素类药物,服用后短期内对疾病症状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长期服
用,其毒副作用非常严重,而且还不能突然停药,否则会引起严重的‘撤药反
应’。”
据了解,《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的第二
十一条明确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
公众销售处方药。
专家表示,用药治病是一个极其严谨的过程,不要说是假药,就是真药,因
为患者个体的不同,药物的用量、用法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没有根据个体的详细
指导,滥用药物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药监部门工作人员提醒患者,如果想了
解手中药品的真假,可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fda.gov.cn)基
础数据库中药品栏查询(输入药品同通用名,批准文号即可知真假),发现问题请
拨打长沙市药监局投诉电话“0731-2255315”。
□相关新闻
2吨过期药销毁
本报4月2日讯近日,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监督下,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有
限公司联合金沙大药房将从长沙市民家庭中回收的2吨过期药品销毁。据此次活动
负责人介绍,3月13日以来,长沙约有2万市民登记换药,仅金沙大药房接收的过
期药品就超过2吨。
省药监局纪检组长刘桂生表示,药品回收主要目的是通过“更换的形式”,
促使市民形成定期清理家庭小药箱的习惯,避免服用过期药,防止不良反应的发
生。
“白云山和黄进行的药品回收活动,既提升了自身品牌,又提高公众用药安
全程度,我们希望更多的药品生产厂家能加入。”今年3月中旬活动开展以来,白
云山和黄中药全国收回过期药品超过100吨,接待更换人数多达30万人。其中仅3
月13日一天,就回收了35吨。
此次过期药品免费回收的品种中,最多的是以板蓝根系列为代表的清热解毒
类产品,占总更换数的40%%以上,第二位的是心脑血管类产品,占总数的35%%左
右,其余是肠胃类、妇科类产品居多。
厂家免费回收过期药品更大的难题是销毁费用高。据介绍,过期药品属“危
险废物”,需经专设机构特殊处理,才能保证不造成环境污染,销毁费用较高,
最贵的达到每公斤近100元。白云山和黄药业方面透露,这也就意味着销毁此次回
收的100多吨过期药至少需要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