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糖尿病史 天津耄耋老翁命运多舛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4:33:14    

 人民网·天津视窗3月11日讯:每
天清晨,在天津市河西区游泳馆的一
池碧水之中,一位老者矫健的泳姿引
人注目,他就是83岁的张光烈。许多
晨练的“泳友”知道老爷子坚持游泳
已近半个世纪,但是,他45年的糖尿
病史及先后遭受“中年丧妻”、“老
年丧子”两大人生不幸沉重打击的命
运多舛却鲜为人知。他的长寿经验也
许能给中老年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以有益的启示。

●“全副武装”老顽童

游泳,是张光烈每天的“头等大事”,清晨5点多起床,准备妥当,就直奔游
泳馆。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是大风大雨截不住,大
雪大雾任我行,即使过大年,从三十到初七也照样能“出满勤”,每天至少游
1200米。

因为,游泳已经成了他的“第一生活需要”。

他说,游泳之后浑身轻松精神爽,若是没游泳就感到别扭、不舒服。老爷子
游泳的时候玩意儿挺多,不光有必备的泳帽、泳镜,还要登上脚蹼、戴上手板,
整个一个“全副武装”!泳友们说,一看见那个大兜子,就知道张大爷来了。

他说,这样游挺好玩的,能增加乐趣。年轻人能玩的,我也能玩。正是这种
爱玩的心态,让他成为“全能泳者”(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前两年他
还游难度最高的蝶泳呢。毕竟是8旬老翁了,泳友们担心他的腰受伤,几番劝说,
才让他忍痛割爱,不再做“水中蝴蝶”。他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其实,我要是
坚持下来,现在游蝶泳也没问题。

他小时候在河北省新城县农村的水坑里学会了“狗刨儿”,那算是游泳启蒙
吧,正式游泳是在1962年,那时,室内游泳池只有佟楼干部俱乐部一处,后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进步,人们健身锻炼意识的增强,游泳场馆也逐步增加。坚
持游泳45年,他为何对河西游泳馆情有独钟?他说,一是离我家近,来去方便;
二是它是河西区体育局所属的全国先进游泳馆,管理规范、服务周到;三是多年
来有了感情。老人讲了一件小事:去年10月游泳馆改造装修,他只能到别处暂且
一游,却吃了闭门羹,拒绝的理由是年纪太大。他说,在这里,领导和服务人员
对我都特别关照,“张大爷慢走,小心点儿”,一句亲切的提醒就让我心里感到
特别温暖,都像他们这样关爱老人,和谐社会肯定能成!老爷子说话慢条斯理,
透着精、气、神儿,还不乏幽默。

●●命运多舛“老糖尿”

83岁高龄还能在水中连续畅游1200米,还能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在长寿老人
越来越多的今天,可能并不让人感到惊奇,但是,如果这是一位有着45年糖尿病
病史的老人,您还能不为之惊叹吗?

张光烈的“泳史”,几乎与他的糖尿病病史同步!1962年,曾经是大胖子的
他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由90公斤减少
到不足55公斤。医生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曾经注射了一段时间的胰岛素,血糖
平稳后改为服药。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疾病,
只要采取科学的治疗康复方法,糖尿病并没有那么可怕。在坚持服药的同时,控
制饮食和适当运动也同等重要。他是个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人,遵医嘱也是毫
不走样。于是,他选择了游泳,并在45年的坚持中获益匪浅。

一个糖尿病患者,在45年之后,在83岁高龄的时候,依然能够健康地享受晚
年幸福,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不可想象、难以置信的。

他却把“不可能”变成了美好的现实。他在坚持中所蒙受的精神打击及命运
多舛更是令人扼腕叹息,并且,为他坚忍的毅力所折服。

“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被视为人生的三大不幸,他却经历了
“两个半”。那“半个”是他在45岁(1969年)时小女儿因病去世、56岁(1980
年)时大女儿病逝;一年之后,老伴儿因病及无法承受连失两个女儿的悲痛而撒
手人寰;68岁(1992年)时34岁的儿子又不幸去世……

他和老伴儿养育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那曾经是一个团圆、温馨,洋溢着
欢笑的家。命运为什么这么残酷?一个又一个的亲人离他而去,留给他无尽的悲
伤和泪水……中年丧妻让他痛不欲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萎靡,把自己
封闭在屋子里,是泳友的关心和劝说使他慢慢化解了伤痛。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他
感觉生不如死,儿子曾经是他的希望和依靠,希望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可
是,当看到哭成了泪人的儿媳和小孙女时,他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母女俩
太可怜了,我不仅要健康地活着,还要尽量帮助她们!

老爷子把他的不幸遭遇叙述得很平静,他把说话的节奏放慢是为了抑制心中
的悲伤,我见到泪水几次在他的眼眶里打转儿,他就是不让那泪水流下来。老人
的身体算不上强壮,可是,我感觉到了,他的意志像钢铁一般坚韧!

难道不是吗?他所经历的大不幸,休说是“两个半”,即便一个,若是放在
别人身上,怕也是无法承受的。

●●●健身养生经验谈

老爷子从亲身体会中总结了许多健身养生的经验,择其要点,简述如下:

运动是健身“灵芝草”

他说,我能与糖尿病“和平共处”45年,坚持游泳锻炼是一条成功的经验。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激发人体活力延缓衰老等等,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简单
的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效果。我现在精神足、体力好,上楼不喘大气,骑车哪
儿都能去,没有疲劳感,胃口好吃饭香,每天午睡30至40分钟,睡眠不少于7小
时,而且没有一般老年人腰酸腿疼的毛病。

运动难在坚持,也贵在坚持,只有坚持下来你才能认识到它是健身的“灵芝
草”。我坚持匀速的有氧运动,游泳时不追求速度,不跟别人较劲儿,随随便便
水中游,但也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就是每天1200至1600米,游40至50分钟,以
运动后不气喘吁吁、不感觉疲劳为基准。

好心情最为重要

他说,糖尿病病人最怕心情郁闷、精神萎靡,病情会因此而加重甚至恶化。
心情不好,练什么也没用,吃什么药也会打折扣。控制自己的心情也是练功,别
人劝解是外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要自己化解开心里的疙瘩。月有阴
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有聚就有散,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失去亲人的悲
痛如撕肝裂胆,但我们要尽量让这样的伤痛缩短折磨期,因为亲人走了,你拉不
住,你就是把自己的命搭上,也没办法拉回来。我就自己劝自己:这一页翻过去
了,过去就过去了,要好好活着。虽然我们一家人现在只剩下儿媳、孙女和我,
三代三口人,我们仍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过年的时候照样欢欢喜喜!

遇到悲伤、郁闷的事,要尽快把它化解。化解了悲伤和郁闷心情才能好起
来。

“善待”疾病一丝不苟

他说,与糖尿病“和平共处”,就要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地“善待”它,一丝
不苟,决不马虎,每周或隔周至少验一次血糖,随时调整,将血糖控制在正常
值。按时按量服药很重要、控制饮食与坚持锻炼也同等重要。我的做法是:每天
的主食控制在250克至300克,蔬菜不限,蛋白类食物(肉、禽、蛋、鱼等)不能
随心所欲地吃,一般是每餐瘦肉50克至100克,或一个鸡蛋,或质量相当的鱼、
虾、豆制品等。在控制饮食上我曾走过弯路,因节食过度导致营养缺乏。所以,
控制饮食要适度,这个度就是:在保证身体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控制饮食。这是一
个动态的指标,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季节的变化等等随时进行调整,时间长
了就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食谱”。总之,“善待”疾病需要药物治疗、饮食控
制、心情调整与适量运动的“联动”,而且要互相配合、不可偏废。当然,糖尿
病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儿经验,微不足道,仅供参考。(肖
秋生刘耀辉)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