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企业发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5:50:33    

  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用。

近日,一跨国企业的又一项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内容涉及慢性病咨询、高危人群筛查、针对性的患者教育、社区义诊等多个方面,对患者、医生等均进行多个层面的教育。

这一两年来,此类活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屡见不鲜。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民医疗体系的逐渐建立,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全民医疗保健中的地位不断抬升,社区卫生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社区用药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医药企业也看到了这方面的市场空间,并在这一领域积极跟进。

借社区抓住患者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体制的建立,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性地位日渐凸显,社区正逐步成为解决居民常见病、慢性病的主要阵地。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曾说过,目前社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搞清楚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疾病情况,然后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指导,使居民的健康问题得到解决。

事实上,许多慢性病预防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做什么”,而是“怎么做”的问题。关键的因素是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最有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预防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袁申元教授认为:国内很多患者缺乏正确的保健意识和用药知识。大部分慢性病是由于生活方式引起的,而很多慢性病又不是单一的,同一个患者往往并发多种慢性病。例如,在我国4000万名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大约有1200万、脑卒中者500万、冠心病者600万、失明者45万、尿毒症者50万。很多循证医学的数据也表明,糖尿病和高血压经常并存,几乎相当于“姐妹病”。研究证明,这些病之所以“共生共荣”,正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

袁申元呼吁:社区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而且这类教育不仅要教会社区医生诊断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能力,还要教会老百姓、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用药、运动等自我控制的方法,以及跟医生配合防治糖尿病的知识和能力。

事实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他们积极搜寻与病症相关的治疗信息和药品,并向医生询问病情和治疗方案,主动地参与到自我医疗保健工作中。他们渴望能更多地获取治疗方案或治疗药物的各种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医药企业当然也看到了患者教育中所蕴含的商机,并积极参与进来,以期实现多方共赢。向患者传递健康知识时,也可巧妙地进行药品知识的介绍,使药品广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患者产生潜在的影响。同时,企业也可获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说:“在进行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过程中,仅依靠政府或者专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也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这其中,医药企业作为行业的一分子,参与其中也顺理成章。

医生用药综合考量

企业在社区进行商业运作,在达到教育患者和医生的同时,是否会影响到医生的处方行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否定了这种看法。他认为,多数医生在处方的时候不会一味地选择贵药,更多的是根据药物经济学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举个高血压治疗的例子,如果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我们认为二甲双胍类降压药最为合适,因为二甲双胍类药物能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对于冠心病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是高血压合并肾脏病患者,我们则会以利尿剂作为首选药物。另外,还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发症、生活方式选择降压药。”在这之中,企业的商业行为并不能决定医生的用药。如企业推荐的利尿剂,他们就很少用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身上。

此外,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其自身的诊疗行为也在逐步规范之中,并在这一两年内得到了有效加强。以北京的社区为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药都是实施定点招标,统一配送。医生所开的处方均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中规定的品种,药品也都是定点厂家生产的品种。在这种前提下,企业协助进行健康教育,在提升社区诊疗和患者健康知识的同时,其作用更多的是一种品牌形象的传播和企业公益形象的缔造。

企业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不同于将其在大医院的运作模式复制推广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它对医生处方行为的影响甚弱,反之,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将大医院的用药行为延续到社区,在相同成分的产品中,牵引患者选择该公司的产品;或是对药品销售产生一种民间的拉力,助其进入相关的医保目录。也正因如此,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营销,企业需要的耐心更多一些,手段也要更高明一些,切忌急功近利。

不直接涉及患者资料

那么企业在协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义诊、健康教育时,是否会涉及患者资料?这些患者资料又会不会被企业利用呢?

杜雪平的答案是否定的:卫生部在其发布的《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试用稿)》中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履行合同条款,开展分类、分层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追踪随访。目前,大部分社区已经或正在建立完善个人健康档案,这些健康档案医生是可以随时调阅的,但不能让其流向企业。前些时候,为保证居民隐私,保证居民健康资料不被外泄,北京市还专门出台了《健康档案管理办法》,借助档案管理的手段对居民资料进行保护。

在杜雪平所接触的企业中,更多的也是追求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追求潜在的市场效益,而非简单的索要患者资料。企业方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是树立企业形象,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把蛋糕做得更大,开发更广阔的潜在市场。而居民健康资料的外泄,虽然从短期来看使企业的营销活动更有针对性,但势必引起居民的反感,无异于拔苗助长,大部分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秦脉医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应问分析认为,正规的医药企业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般不会直接接触患者资料,但是有一些第三方机构会进行患者资料的收集整理。至于医药企业以后是否会和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针对性直邮(DM)等营销活动,目前尚不确定。这是值得社区和居民重视的一个细节。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