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指因
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预防,对糖尿病足病的早期诊断和积极管理,90%以上的截肢是可以预防的,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表现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异常使患者下肢麻木、灼热、针刺、疼痛或感觉丧失、感觉倒错,在外伤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局部压力增大的部位发生胼胝及溃疡;运动神经病变使内收肌肉萎缩,趾骨畸形,导致爪型趾、高足压,而局部压力增高常导致溃疡发生。
2.血管病变
糖尿病并发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严重影响组织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缺血、坏疽。
3.感染因素
高糖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感染。
4.外因
轻度外伤(机械性)、冲击、溃疡、冻伤、热烫伤、热灼伤、化学物质伤、鞋、袜不合适,鞋内压力大,足卫生保健差。足部不正确处理、职业伤、吸烟。其他包括高龄、视力差,难以发现足部疾病、
糖尿病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及文化、经济状况差等。
足部日常护理 1.每天清洁足部
用接近体温的温水洗脚,水太热容易烫伤皮肤,太凉又不利于血液循环,水温<37℃,用手肘试水温,必要时用水温计测量水温。可以用温和肥皂或沐浴露洗脚。避免各种外界,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搓、过度洗拭。否则,容易继发感染或湿疹化。洗脚不泡脚,用浅色的柔软毛巾轻轻擦干,特别足趾间。
2.养成每天检查足部习惯
检查时务必脱下鞋子,检查内容包括:
各种损伤、擦伤、水疱。
皮肤干燥、郓裂。
鸡眼和胼胝。
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粉红色表示正常。
暗红色、苍白、青色伴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弱提示缺血。
红色如果伴皮温高,提示有炎症。
蜕皮、皮肤成白色,足趾或足底有鳞屑或水疱可能是真菌感染。
趾甲异常增厚、翻卷等情况。
肿胀、变形、溃汤、感染。
真菌感染。
检查足底可使用镜子,要有良好的光线环境,如果视力不好,戴上眼镜或请家人、朋友帮助。重点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变型部位。每日检查双脚,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如有上述情况,无疼痛也要看医生。
3.不要自行剪割,使用鸡眼膏治疗鸡眼和胼胝
有鸡眼、老茧,往往是足溃疡的先兆,不要用刀片刮、不要用鸡眼膏,以防形成溃疡。可外用15%~20%尿素软膏敷患处。患者还要知道如何预防鸡眼的发生:
预防鸡眼,首先是不宜穿过紧或过硬的皮鞋,以减小脚底摩擦和挤压,硬底鞋可垫衬松软的鞋垫,要从小时候开始注意。
治疗时为了行走方便,患者不宜穿硬底鞋,可改换旅游鞋或者治疗性鞋袜,并最好将位于病患处的鞋垫打出一个与病变大小相宜的圆洞,以避免刺激和挤压。
(3)足部有畸形者应穿矫形鞋。
4.足部受伤的急症处理
对年老体弱者,在散步、入厕或做下肢运动时一定要家属陪同,以防足部外伤。血糖控制理想,如果脚不慎受伤,对于小的伤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不要涂深色药物,如龙胆紫、红药水,因药品的颜色会覆盖伤口感染的征兆。避免使用碘酒等强刺激的消毒剂。
轻轻拭干。
用医用敷料覆盖。
每天更换敷料。
警示:如果伤口在24~48小时内没有好转迹象,或局部出现红、热、肿等表现,即使你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也应立即去医院找医生进行处理。因为可能的神经病变使你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5.皮肤干燥,涂润肤膏或营养霜,同时适当按摩足部,注意不要将润肤膏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疡伤口上。严重的足跟皲裂,可以使用含尿素的特殊皲裂霜,可以软化皮肤角质层。皮肤皲裂处不宜贴胶布,防止发生皮肤过敏、撕裂伤。
6.坐着时,不要双脚上下交叉坐,睡眠时双脚不要上下重叠,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7.冬天,谨慎使用热源,禁忌用电热毯、热水袋及加热器烘脚,红外线烤灯、周林频谱治疗仪等仪器理疗,防止烫伤。
8.不要在热沙或水泥地上、鹅卵石上赤足行走,无论室内、外,要穿鞋,免异物损伤。避免用足操作劳动工具和从事较容易受伤的运动。大多数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形成,与患者站立或行走过程中,溃疡部位反复承受高压力直接相关。
9.为保护下脚血液通畅,不存在足溃疡的坚持步行计划,应经常步行或运动你的脚,但是过度的行走会增加双脚的局部压力,最好半小时中途休息。每天踮着做简单脚尖、下蹲、甩腿运动30分钟。平时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可以改善下血液循环。
如果您有糖尿病,没有症状并不意味足部是健康的,为了预防足部疾病的发生,预防应从被诊断为糖尿病开始,需要牢记:
全面控制血糖及代谢异常。
每天自我检查双脚。
正确的足部卫生保健。
选择一双舒适的鞋、袜子,正确剪趾甲。
至少每年到医院检查一次糖尿病足部并发症。
出现任何问题,都及时联系糖尿病足病医生。
选鞋的要求 穿鞋不当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合适鞋可以减少足部异常压力,减少胼胝、溃疡的发生,预防足部损伤。
1.选择穿着合脚、舒适,鞋头部应较宽,鞋面透气性好。透气好可减少脚部出汗的机会,脚部皮肤敏感及真菌感染的危险相应下降。如宽头皮鞋、帆布鞋。
2.不要穿高跟、尖头、太紧、有破洞的鞋。不要穿外露脚趾或夹趾的凉鞋。避免穿高跟鞋,因它给脚趾之额外压力可导致水疱产生。长筒而密封的皮鞋不透气,也不适宜。
3.买鞋时间要选择在下午或黄昏。因为经过一天的活动后人的双脚比早上略大。买鞋时,需穿着袜子试鞋。两只脚同时试穿。新鞋,先试穿半小时,检查足部没有挤压或摩擦处,逐步增加穿用时间。如有足部皮肤发红、水泡,不要再穿。最好的鞋也不可一次连续穿5小时,应轮流穿鞋使脚的受力重新分配,减少微小损伤。
4.每次穿鞋,检查鞋子内部。
足趾与足跟在鞋子中是否有足够的空间,长度最好有一指的宽松,检查鞋子的衬里是否光滑平整,应检查鞋里是否存在粗糙的接缝,有无沙粒、异物。不平整、烂的地方应及时修补,以免伤及足部皮肤。
5.足部畸形,做矫形鞋。足部贴合计划:用软尺测四长——底长、趾围、腰围、背围,再订做。
袜子的选择 合适的袜子不但能保护双足,还可以减少足部与鞋子的摩擦,更有吸汗作用。
1.冬季对足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在过冷处,选择吸水性、透气性好,质软,袜腰要松,合适清洁的袜子。如羊毛或全棉袜。不要穿尼龙或丝质袜,因二者透气程度不好。
2.袜子不要穿的太松、太紧,皱褶会在局部对足部造成压力,过紧会引起足部肿胀。袜子内部接缝不宜太粗糙,避免穿有破洞或有补丁的袜子,以免不必要磨擦而损伤。
3.袜子应每天换洗,保持清洁。
如何剪趾甲 1.洗脚、擦干后剪。因趾甲较软、易剪。
2.确保能看得很清楚,如患者视力欠佳,不能自行修剪,请他人代修剪。请围绕趾甲平剪,然后再将趾甲磨圆,不要太短、弧形、角度,避免边上剪得过深,因会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
3.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脚!
4.指甲刀不要共享,如果患甲癣,好的跟坏的指(趾)甲刀也要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