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并发症糖尿病症状溃疡>

中风后多向健康一侧躺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9 09:14:41    

 专家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康复科主任 宗涛
  中风后正确的卧床姿势
  (1)仰卧位
头:正中位或面向患侧。
上肢:(患侧)肩胛骨尽量前伸,肩垫一软枕,肩关节外展、外旋与躯干呈45°角,躯干与上臂间可置一毛巾卷,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的位置高度要超过心脏,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
下肢:(患侧)髋、腰部下方放置软枕,髋关节稍内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略呈背屈,足底平放于床上。(2)健侧卧位
上肢(患侧):肩向前伸,肘及腕关节均保持伸展位,腋下的胸侧壁置一软枕,使肩及上肢保持外展位。
下肢(患侧):髋略屈,前挺,屈膝,踝略背伸。 健侧肢体可以自然放置。(3)患侧卧位
上肢(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腕伸展,手掌向上,手指伸开。
下肢(患侧):健肢在前,患肢在后,膝屈曲,踝背伸,足掌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
上肢像挎菜篮子,下肢划圈踮脚走路……生活当中,我们常会见到这样一些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他们当中有的人肢体挛缩,有的人半身不遂,失去了劳动能力,甚至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实际上,脑血管病患者中有90%的人本来是可以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的,30%以上的人肢体功能可基本恢复,参加一些简单劳动和工作,甚至完全恢复工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中风患者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且越早越好。
  三个阶段康复治疗各有侧重
第一阶段:中风病人生命体征稳定24小时后,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了,其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具体措施: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保持肢体良好的姿位,有利以后的康复锻炼;由治疗师帮助患者被动运动,维持关节全方位运动,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防止关节拉伤;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第二阶段:恢复期康复多在病后1-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1周)进行,目的是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具体措施:以运动治疗为主,在治疗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床上运动、起坐训练、站起训练、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上肢及手的功能训练,ADL指导训练(包括翻身,穿脱衣、如厕等)。若有语言及吞咽障碍,要开始语言及吞咽训练。
第三阶段:发病1年后,患者不同程度留下各种后遗症,如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共济失调、姿势异常甚至软瘫状态。此时康复目的主要是继续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争取最大限度生活自理。
具体措施:以改建居住环境、提供合适支具(用于支持、矫正或辅助痛残肢体,以利于恢复或发挥功能的工具)为主,发挥健侧代偿功能。一般此期年轻患者或50岁以下患者经正确指导锻炼,仍可部分纠正异常步态及姿势,提高功能水平。
  中风后切忌长期向患侧躺
中风后卧床时采取良好的肢体位置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患肢痉挛,即预防异常姿势的出现。中风后卧床可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姿势轮换,多向健侧卧位为佳,切忌长期向患侧卧位。TAG:中风多向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