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9 09:17:23
近日,在2008中国血管论坛上,血管疾病专家就日益恶化的周围血管疾病向高危人群敲响警钟:主动脉血管瘤发病急剧,病发后生存几率低,且发病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尽早诊断,尽早发现,在瘤体破裂之前实施手术,才能摘出“炸弹”,获得生机。专家同时指出,中国腔内治疗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需要加强培养腔内治疗医师队伍。
主动脉瘤是由血管壁局部的隆起、扩张引起的,当扩张血管的直径超过正常主动脉直径的2倍时,称为主动脉瘤。日积月累,在如高血压、遗传、外伤、感染或其他损伤动脉壁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动脉管壁日益薄弱而突然破裂,从而导致病人猝死。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主动脉瘤又分为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又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又分为腹部动脉瘤和髂动脉瘤。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患者是主动脉瘤的高危人群,据统计,约80% ~90%的夹层动脉瘤患者有高血压,且在发病时,大多已有10 ~15年的高血压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郭伟教授说,在中国,估计胸主动脉瘤约有10万患者,腹主动脉瘤约有30万患者。 在中国,目前为止没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而中国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很多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因此主动脉瘤发病率比国外高出很多。多数动脉瘤破裂前没有症状,一些腹主动脉瘤患者可触及搏动性包块,但体形肥胖者不易察觉。按现有病人量和每年得到治疗的病例来看,现在得到治疗的病人不足千分之一。因此,提高广大群众和更多的临床医生对主动脉疾病的认识尤为重要。郭伟教授呼吁:“关注主动脉,呵护人体血液运输的主干线,避免生命中因不经意而留下的遗憾。”
动脉血管瘤固然可怕,但更为可怕的是对疾病的忽视。对于动脉血管瘤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患者来说,除了有规律地服用降压药和降脂药,使血压、血脂维持在正常水平外,还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积极主动地预防和发现主动脉瘤。只要正确认识,及早治疗,就能及时摘除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迄今为止,尚无治疗动脉瘤的有效药物。一旦确诊,尽快手术是预防动脉瘤破裂、挽救生命的惟一有效方法。由于没有合适的血管替代物,动脉瘤曾经是不治之症。北京安贞医院陈忠教授介绍,腔内修复术成为继人工血管置换术后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与人工血管置换术相比,腔内修复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给那些无法耐受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带去了福音。在腔内修复手术当中,主动脉覆膜支架是手术效果的关键。
1991年,阿根廷血管外科医生Parodi率先实施了世界首例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之后随着不断涌现的新技术,腔内血管外科技术日趋完善。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血管外科专家开始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入到中国,如Valiant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和Talent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为主动脉瘤患者提供了常规外科血管修复术之外的一种新的、微创的方法。
但中国腔内治疗医生的数量尚不容乐观。2002年,能进行诊断治疗的医生仅10余人,如今发展到了300多人;能独立进行腔内微创手术的医生则从2002年的5人增长到现在的100余人。上海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说:“中国现在已经逐步建立起腔内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打造出了一支开展腔内治疗的专业化队伍,使中国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模式进入了一个传统手术和腔内手术并存的崭新阶段。”但他同时表示,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数量,中国目前的腔内治疗医生力量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动脉瘤的诊治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提高诊断率和培养更多术者,以服务于更多的患者,依然任重而道远。”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