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9 09:22:01
杨向军教授:
苏大附一院党委副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心脏介入学组成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理事、苏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
在一般人眼里,高血压几乎等同于老年病。其实,高血压患者是在各个年龄段都有。
◆一周疾病报告
31岁的李某是某公司的部门经理,平时就少不了饭局上的应酬,元旦期间又与朋友多喝了几杯,就觉得有些头晕,到医院一看,结果让他惊诧不已:而立之年竟然患上高血压!
最近在心内科门诊上也有市民咨询,其18岁的儿子在体检时发现了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在紧张焦急的同时,这位市民对高血压的诊断表示怀疑,怎么小小年纪就得高血压,会不会搞错了?
在一般人眼里,高血压几乎等同于老年病。其实,高血压患者是在各个年龄段都有。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被卷进了高血压的漩涡,甚至连不少学龄期的孩子都难以幸免。据苏大附一院心内科专家杨向军教授介绍,青少年高血压并不少见。在高血压的年龄分布上,18-39岁之间的占4.09%%,40-59岁的占34.71%%,60-80岁的占55.05%%,大于80岁的占6.15%%。可见,高血压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怪不得有人戏称,高血压真的是越来越年轻了!
随着气温不断降低,身体内的血管相对收缩,这时候血压就容易上行,而且越是进入冬季,高血压的问题就越严重。眼下正是高血压好发时期,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提高生活质量?如何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近来许多市民关心的健康话题。
营养过剩让血压升高
目前从流行病学的情况来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任何疾病,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将从2000年的第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1位;脑卒中的死亡率将从2000年的第6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4位。
知道吗?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
高血压年轻化的原因首先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体重超重和肥胖者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证实,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许多;其次,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使一些从事紧张脑力劳动的人患上高血压,这些中青年人长期或反复处于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中,引起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使全身细小动脉痉挛,造成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另外,儿童营养过剩造成小胖墩增多,为高血压发病提供了“后备军”。
除了以上问题,杨向军教授提醒平时血压偏高的人们,在生活中应该长期保持低盐饮食(每天摄入的盐量在3至6克即为低盐)。低盐饮食可减轻心脏负担,缓解病情;而高血压患者坚持低盐饮食可控制血压。还要特别小心防止感冒,别太劳累了,自己每天测一测血压。另外运动量不能过大。如果血压已经不稳定,再进行过大运动量的活动,非但起不到锻炼效果,反而容易在呼吸时感到胸口疼痛,带来危险。
血压越高,危害就越大
高血压根据致病因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人们通常讲的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的。如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父母有高血压病史、缺少运动、摄入过多食盐、烟酒过度等,导致血管舒张作用发生紊乱,引起全身小动脉阻力增加,或血液循环容量增加,久而久之形成了高血压。
目前,国际上对高血压的定义大致是统一的: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为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80mmHg-89mmHg之间是高血压前期,这时候可以不吃降压药,但要引起重视,改变生活方式以防血压升高;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就是现在一般所认定的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三级:高血压1级是指收缩压在140-159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高血压2级是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高血压3级是指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10mmHg。血压越高,危害就越大。
发现高血压要马上服药吗?
常常听病人问医生,初发高血压患者,是不是需要马上开始用药物来降压?
杨向军说,总的来说,在生活方式干预后,也就是说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肥等过后,血压还是居高不下,这时高血压患者就应该开始药物治疗。
具体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应该开始使用高血压药物:收缩压持续≥160mmHg或舒张压持续≥100mmHg者,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收缩压持续在140-150mmHg或舒张压持续在90-99mmHg之间,如果有靶器官损害、已诊断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或10年内冠心病的危险≥15%者,也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
高血压最易引发脑中风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可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
首当其冲是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病势凶猛,致死率极高,即使不死,也容易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脑卒中的发生率越高。杨向军说,统计数据发现: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概率就增加50%;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的概率增加46%。
第二是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会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是心脏病和冠心病。对冠心病而言,收缩压在120——139mmHg比收缩压小于120mmHg者患冠心病的概率增加40%。高血压同时会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比普通人高6倍。
血压应该怎么测
高血压比较特别,很多人血压很高了没有感觉,有的人血压微升就很不舒服,对身体器官的损害也跟血压高低不完全同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得高血压自己却不知道。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1.6亿高血压患者中有三分之二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这个比例很叫人吃惊。
走进医药商场,各类电子血压计的品种很多,自测血压已经不再是水银汞柱概念。针对个人和家庭防治高血压,现在可以各取所需:
目前常用的血压计有三种:
1、汞柱式:这种血压计是标准式的,也是目前医院里最常用的一种,虽然使用时需专业人士操作,比较麻烦,但所测量的血压是最准确的。
2、弹簧式:现在一般不推荐使用。
3、电子式:也是目前家庭中最常见的,具有使用简便,同时还可显示心率。电子式的血压计还可分为手臂式和手腕式两种。
手臂式的电子血压计必须经过严格质控的认可才能使用。手腕式电子血压计如果质量比较好的话,市民可将它作为一种血压初步的估计。但是杨向军建议使用者就医时将它带到医院,与医院汞柱式血压计测量的数据作个比较,以确定这个血压计是否准确,然后再使用。
高血压病人是否能饮酒?
酒对高血压病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可以饮少量的酒,所谓少量是指酒精量不超过15~30g,相当于啤酒360ml、葡萄酒150ml、白酒(60度)25~50ml。杨向军说,每天饮少量酒,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有好处。在52个国家2.7万人的检查中,少量饮酒,不论男女老少,有无糖尿病的人都有效,大约可减少冠心病30%,但是超过上述的酒精量者,可增加血压,而且已经证明酗酒或饮酒过多是顽固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高血压的其他并发症如脑卒中,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痴呆都有害。少量饮酒对人的好处主要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高血压病人发生糖尿病也很有好处,能使餐后血糖下降。此外,已证明少量酒精还可以减轻体内炎症、减少腹型肥胖、改善代谢综合征。
而饮酒过量的害处十分严重。不仅对高血压并发症有上述害处,而会引发酒精性心肌病、心律失常骤死等。因此对已有饮酒习惯的高血压病人,应当劝他们少喝;对没有饮酒习惯的人,不鼓励他们喝。即使少量喝酒有上述好处,这些好处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持体质来取得。
高血压患者别忘要常做检查
高血压患者每天都需服降压药,而每种降压药都有副作用,因而杨向军建议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刚开始服药的患者要经常做些常规检查。
举个例子来说,有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服用降压药后,如果连续几次检测血压等结果都较正常,那么就表明该患者服用的这类药比较适合他,今后他只要选择一个适当期限定期检测就行了。如果该患者服用某类降压药后,连续几次检测血脂等结果都不稳定,那么就应该经常性地监测一下,以防患于未然。
这些看病误区一定要注意了
在医院心内科门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看病时存在着这样一些共同的误区:
误区1:明确是得高血压患者早上不服降压药物来就诊。
这是对已经明确为高血压的患者来说的。“早上不服药去就诊”。其想法是“吃了药血压就降下来了,医生就看不出我的高血压了”。杨向军说,这是不对的。因为对于一个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定期来门诊复诊的目的就是要让医生了解你服药后的血压控制得是否好,有没有副作用,需不需要调整药物的品种或剂量。如果早上不吃药来就诊,昨天服的那顿药早已失效,医生就无法判断现在服用的药物的疗效了。
误区2:没有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早上服了降压药去就诊。
杨向军说,“我现在要求病人来就诊前不要服药是针对那些还不能百分之百明确其确实患有高血压的就诊者说的。”部分到医院就诊者是因为在自己偶然量到血压偏高。这种病人去就诊的目的是要医生帮他明确到底有没有高血压。如果服了降压药物去就诊,那么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高血压的人,就诊时测血压当然不会高,另一种是确有高血压的人,因为服用了降压药物了,测出来的血压也可能不高了。医生就无法判断是属于哪一种情况了。只能叫你停药以后,改天再来测量血压,由医生来判断你是否患有高血压。
哪些运动项目适合高血压患者
这一问题经常被患者问起,杨向军说其实这很难用统一的量化的指标来要求每一位不同的患者。即使是患同一种高血压性心脏病,但由于患者原本体力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等的不同,适合的运动类型和运动量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尽量多做不勉强的运动。这包含两层意思:(1)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2)适可而止。
一个肥胖的高血脂患者(无心脏病)在跑步锻炼时,跑上两圈后两腿发软,但仍应坚持才能达到减肥降脂的锻炼目的。相反,一个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上个卫生间都气喘吁吁,适合他的运动可能就是甩甩手、抬抬腿了。因此说,心脏病患者的运动类型和运动量应掌握在运动时和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