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9 10:14:57
儿童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是现在儿童期最常见的"成人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主要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及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如小儿喜食口味重的、过咸、过甜、糖份高的食品。 喜欢重口味的孩子,往往调味品食用较多,"钠"的摄取量也随之增加,久而久之,血压上升,造成高血压。甜食、油炸食品、饮料,热量较高,过多摄取会形成肥胖,而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也随之而来。这些病"与食俱进",慢慢积累,可能在小儿时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是胖,多数家长还认为小孩"胖"好,不重视,后来就发展为成人病。有报道,成年动脉硬化者在儿童期动脉内壁已有脂肪条纹沉着;北京1987年曾普查2000名中小学儿童,其中10%有高血压;一名31岁时回访,不仅幼时的高血压未愈,而且已进展到不同程度的心、脑、肾和血管损害。
所以预防"成人病"应从小开始。婴幼儿食品要口味清淡,强调原汁原味,不能过甜、过咸或口味太重,还要平衡饮食。
怎样引导宝宝正确的口味呢?
人的口味是后天形成的饮食习惯。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养成健康的口味习惯。
1.出生6个月内,食物中应该不加盐,以后逐渐增加,到3岁后才能接近成人口味。 经常吃较咸的食物,宝宝会对咸度产生耐受,越吃越咸。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盐吃得越多患高血压的风险就越大。而且3岁之前,肾脏排钠功能还不完善,过量的钠盐对婴幼儿肾脏是一种负担。
有些妈妈担心不加盐口味不好,宝宝不爱吃,会"没力气、没脚劲",喂宝宝时总喜欢自己先尝尝咸淡。其实,宝宝对咸的敏感度远高于成人,这种敏感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如果以父母"正好"的咸淡来喂宝宝就过咸了。而且中国营养学会对6月龄以内婴儿钠的日推荐量是200毫克,换算成食盐是0.5克。宝宝平时喝的奶,还有蛋黄、鱼泥、肉泥、蔬菜、水果泥等天然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钠,足够宝宝的生理需要。如果宝宝从未吃过加盐食物,他的味觉敏感,自然能接受食物的天然味道。这里应注意,其他调味品,如酱油、味精、鸡精、番茄酱也含有一定量的盐。
2.新生儿期应养成喂白开水的习惯,不给糖水。6个月后尽量不喝果汁,改为啃食水果。
和咸味一样,甜味也是越吃越重的。而且宝宝与生俱来就喜欢甜、鲜味,不喜欢苦、涩、酸味。在喂食过程中,遇到涩涩的绿叶蔬菜水、酸酸的果汁水或淡淡的营养米粉,宝宝可能会出现难看的表情或用舌头顶出来。妈妈不必担心,这不是宝宝不愿吃、不喜欢吃,不要因此而放弃或是加糖。如果什么都加糖,不仅味道单一、影响味觉发育,而且增加了热量,为肥胖埋下隐患。爱吃"甜"食的宝宝龋齿发病率也高。
一些市售婴儿食品(如米粉、瓶装食品)不加糖、不加盐、不加调味品,口味清淡,大人可能觉得不好吃,但更符合宝宝生理发育和科学喂养原理。千万不要挑选或制作一些口味重的食品给宝宝吃,以免加重脏器负担。
3.反复多次尝试帮助宝宝接受新的口味和新的食物,必要时可尝试10~15次。
4.对已经有口味偏好的宝宝,要耐心的慢慢纠正,如慢慢减淡食物口味、把清淡的食物做得更有趣、和其他宝宝一起吃、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等。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