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14 10:17:04
背景资料:“通过6年生活方式的干预,我们得出可预防或推迟糖尿病14年之久的结论。”“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课题主要组织者和研究者之一的李教授近日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会上强调。
1986年,研究人员从11万人中筛查出577例糖尿病前期人群,并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6年后,对照组66%发生了糖尿病,而干预组仅有43%患病。此结果证明: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就能让糖尿病高危人群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30%~50%。
而1986~2006年20年间,当初的对照组93%已发生糖尿病,17%已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这些人在参加临床试验时平均年龄仅为46.6岁。
那些经历了6年生活方式干预的人,20年后的糖尿病发生率较未干预者减少了43%。当初6年的干预,在停止干预14年以后仍然体现出了它非常有效的作用。
对此,李教授分析,一方面,6年的干预,血糖降低人体形成了“代谢记忆”;另一方面,很多人从此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由此坚持多年。李光伟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应更早开始,无论高危人群还是一般人群,都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糖尿病。”
记者:糖尿病已经是人类健康的一个很大的威胁,是一种富贵病,糖尿病与生活方式有着怎样的关系?
李教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遗传因素,一方面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确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建国之初到现在历时近6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三倍,这段时间中国人的基因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的因素要比基因的遗传因素更重要。有国外专家认为糖尿病是生活环境病,只要改变不良的生活环境就有可能预防糖尿病。所以,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
记者:是不是改变生活方式比药物治疗还要重要?
李教授: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药物治疗的基础,如果患了糖尿病,生活方式不改变,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太好。轻度的糖尿病人如果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有可能不用药物治疗。
记者:糖尿病首先是要控制饮食和运动,具体应该如何去做?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