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糖尿病知识>

让我们一起努力:远离糖尿病危害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20 11:41:54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展迅速,对人们健康危害巨大。不合理膳食和缺乏锻炼是全球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的关键原因。
  科学证明,糖尿病的危害是可以降低的。通过改善生活环境,至少有80%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延缓发病或能够彻底预防的。改善生活环境包括促进健康合理膳食和增加体力活动。
  
  糖尿病分类及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产生的胰岛素时,血中葡萄糖水平不适当升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若不每天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会迅速引起死亡。
  症状包括:尿液分泌过多(多尿)、口渴(烦渴)、常有饥饿感、体重下降、视力减弱和疲乏。这些症状随时会突然出现。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的结果。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体重过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
  症状可能与1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状不明显。结果,可能在发病多年之后才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此时则已出现并发症 。
  
  糖尿病的常见后果
  
  高血糖症或血糖升高糖尿病无控制的一种通常结果,时间一久会严重损害人体许多系统,特别是神经和血管。糖尿病发展下去,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失明的主要病因,它是视网膜小血管长期累积损伤的结果。患糖尿病15年后,大约2%的患者失明,10%左右的患者视力严重下降。
  糖尿病性神经病因糖尿病而对神经造成的一种损害,它所影响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50%。虽然因糖尿病性神经病会引发许多不同的问题,但常见症状还是麻刺感、疼痛、麻木或手脚酸软。
  足部神经病与血流量减少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患足部溃疡的可能,最终导致截肢。
  肾衰竭糖尿病是导致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0%~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竭。
  心脏病和中风糖尿病增加了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
  糖尿病实况
  
  全球范围内每10秒钟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死亡,2个人被诊断为新发糖尿病;2007年全球约有2.46亿人患糖尿病,其中46%为40~59岁劳动力人口。
  据估计,全球平均每450名儿童中就有1个1型糖尿病患儿,随着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增加,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
  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
  
  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最大限地减少发生: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后天性的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多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达到和保持健康的体重、锻炼身体——经常定期进行至少30分钟强度适中的活动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糖尿病人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目的是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治疗是其要点,应当指出早期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疗的,甚至使并发症消除,功能恢复正常,中、晚期疗效不佳,乃至不可逆转。有效的防治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诊断
  
  如患者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糖尿病的诊断即可成立。当病人出现明显口渴、多尿、饥饿或存在典型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反复感染或任何一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时,也应检测血糖。
  血糖测定常在空腹8小时后进行,也可测定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是正常的,但不应很高。超过65岁的老人,最好检测空腹血糖,因老年人餐后血糖升高较明显。  某些情况下,如怀疑孕妇有妊娠糖尿病时,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是:病人空腹时,测空腹血糖,然后饮入含标准量葡萄糖的溶液,再分别检测进食后2~3小时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将病人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要维持血糖完全正常较难,但血糖越接近正常,发生糖尿病短时或长期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小。
  糖尿病治疗需要注意控制体重、体育锻炼及饮食控制。大多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如果能降低体重及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必采用药物治疗。但降低体重、增加锻炼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难以做到,因此胰岛素替代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往往是必要的。体育锻炼直接降低血糖水平,常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饮食调整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应吃太多甜食,应规则进食。早晚注射中效胰岛素者,睡前或傍晚加些点心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发生。糖尿病患者也常有高胆固醇血症,需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最好途径还是控制血糖和体重。
  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懂得饮食及锻炼如何影响自身血糖水平,了解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检查皮肤有无溃疡形成,也必须特别注意避免足部感染。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很有必要,能尽早发现可致失明的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为防万一受伤或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随时携带能证明病情的卡片或医疗预警手镯。提醒医务人员迅速进行急救处理。
  
Tag:糖尿病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