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误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23 09:59:14    

   作为糖尿病患者,是否常常面对“现有的中、西药对糖尿病的作用不是治疗而只是控制”这个难题?面对丰盛的美味佳肴,您是不是只知道“要控制饮食”却不知“如何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饮食、运动及用药都是围绕着血糖进行,您对血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患上糖尿病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在精神上也会受到压抑,您又如何承受的呢?
  ……
  面对这种种,您的健康观念如何?您是否也曾经或正在陷入这些误区之中?
  
     心理压力过大而患抑郁症
  有些患者查出糖尿病后,由于缺乏糖尿病知识,认为“得了糖尿病就是宣判了无期徒刑,一辈子不能多吃饭,不能吃水果”,“糖尿病很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等等,而出现恐惧心理和情绪低落,觉得“活着没有多大意思”,“吃也不敢吃,治也治不好”,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抑郁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患者出现一些心理上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情。依据个人的喜好来放松自己,如聆听明快的轻音乐、看喜剧、听相声、唱歌、散步、旅游等。总之,多想自己高兴的事情,把事情看淡一些,并学会倾诉或发泄心中的不快情绪。必要时可向心理医生请教。
  
  过分轻视或过分重视疾病
  某些初患糖尿病的患者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放任自己,不去就医,任其发展;二是谨小慎微,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患了严重并发症。
  这两者都会影响糖尿病的科学治疗,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初患糖尿病时,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需要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认识过程。在从恐惧、怀疑到逐渐接受现实的过程中,有些患者会走一些弯路。因此,对于初诊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学习,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消除恐惧的心理,坦然面对疾病,“既来之,则安之”,从思想上重视糖尿病,避免不良的心态导致不良的情绪而延误治疗。
  
  认为糖尿病无药可医
  一些人患糖尿病后由于急于求成,到处寻医问药,希望找到灵丹妙药,能够一蹴而就。其结果是钱花了不少,而病情却得不到控制。于是悲观失望,认为糖尿病无药可医。
  其实,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却有办法控制;虽然并发症不可避免,却能通过治疗延缓其发生;虽然终生与糖尿病相伴,但糖尿病是一种“有条件的长寿病”。患糖尿病后一定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树立糖尿病是可以战胜的信心)、战术上重视敌人(遵医嘱,科学治疗)、以顽强的毅力打持久战(终生治疗)。
Tag:
上一篇:患糖尿病的症状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的认识误区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