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并发症糖尿病抑郁症抑郁症预防>

消除糖友不良情绪的办法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26 09:43:20    

     
       得知自己确诊糖尿病之后,很多患者会出现种种不良心理的表现,如有的人抽烟、酗酒,有的人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有的人选择闷在心里,拒绝与人沟通等。如何处理因糖尿病导致的不良情绪呢?
  
  1:加强认知是关键
  
  被诊断为糖尿病后,患者产生各种消极的心情是非常自然的。王大华教授认为,确诊糖尿病之后,第一件事应是进行自我教育,去了解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发现糖尿病时,还处于早期阶段,此时如果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是有可能维持或延缓病情发展的。“这些知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是最直接的一种支持。不要盲目地认为,得了糖尿病就等于‘被判了死刑’。达成这样的共识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病人家属可以找一些跟糖尿病有关的材料,除了帮助病人科学地了解这个病,还可以用身边好的例子,给病人树立正面的榜样,培养积极的心态,这些都是强有力的支持。
  
  2:要学会与人沟通
  
  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后,病人肯定会有一个阶段心理存在阴影,比如拒不接受现实,比较抑郁。这时,应多与人打交道,诉说一下心里的苦闷,一是可以使自己充实起来,避免总是去想这些烦心事,二是通过跟别人沟通,也可以从他人之处获得一些支持。他们在与人交往中,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能会给病人积极的信心,真正了解糖尿病,从而战胜糖尿病。
  
  3:想办法让自己充实起来
  
  除了与人倾诉,病人自己要想办法多找一些事情来做。王大华教授谈到,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包括社区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对于提高认识,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误解都会有一些帮助。“其实这不仅适用于糖尿病,对处理任何负性情绪也都是适用的。要想办法把自己充实起来,就没有时间总是去考虑这些烦恼。”
  谈到兴趣,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特点有关。有的老人喜欢安静,可以尝试书法、写作、听音乐;有些老人好动,可能更喜欢在公园里锻炼身体。总之,让自己的生活保持规律,对调整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
  
  4: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另外,老年病友也可以尝试换个角色去想问题。假设有些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你会如何去解释?你会怎么去安慰别人?如果不是自己身处这个角色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冷静,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能看得更透彻。王大华教授告诉记者,这种换个角色看问题的方法也是“认知行为治疗”中用于矫正错误信念的常见技术。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性,要尽量看事情积极的一方面,很多时候心理上就平衡了。换位思考之后,人们往往会发现,事情并不像开始想得那样糟糕。
  
  5:生活中不必太多牵挂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担心自己的病情之外,还要为子女、家人等一些琐事操心,甚至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因为生病,变成了家人的累赘。王大华教授认为,老人心情很不好,一方面可能是他身体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心中的顾虑过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对现实的态度、信念和认知行为很重要。老年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避免过度牵挂。另一方面,子女们也应当多回家陪老人聊聊天,寻找一些共同的话题,切不可疏远他们,更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