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31 09:59:01
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社会健康观念的缺失与不足,是妥善应对糖尿病的最大障碍。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面对疾病时的五大特征,希望广大患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特征①】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不会像恶性肿瘤那般张牙舞爪,气势汹汹,所以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容易掉以轻心。
解读:悄无声息、循序渐进,是糖尿病病情演变的“杀手锏”,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发动侵害。
与北京、广州、青岛等城市相比,上海患者的发病年龄偏低,约35-55岁。处于事业蓬勃发展期的中年患者对糖尿病的轻视程度尤其突出,个人作息被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压力掌控,多数患者身在病中而不知得病。一些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成为中年患者的首发表现。
【特征②】最好不吃药。
讳疾者,忌医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愿意服药的人们在面对疾病时的心理规律。药价贵,经济能力负担不起;药物不能根治疾病,等于白吃;长期用药,害怕药物副作用;“药不离口”,越吃越高档,关键时刻无药可医,这些是患者中普遍存在的顾虑。
解读: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糖耐量异常,可以通过非药物疗法控制,同时加强监测。
但是对于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必须用药,这可是救命药,不能避忌!
【特征③】只关注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全不顾及。
血糖在身体里的循环代谢不是孤立无援的,它的帮手有很多,血压、血脂、体重的波动都会牵涉到血糖的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来形容。
解读:当血压、血脂、体重被调整或改善后,糖尿病病情也会随之稳定。
“个个击破”,糖尿病患者除了学会控制血糖之外,不能放松对血压、血脂、体重的检测和管理。
【特征④】药物是“万能”的,饮食运动可有可无。
自从陷入糖尿病的束缚后,这个不能吃,那个不好尝,哪里还有一丁点儿生活乐趣?幸好,控制血糖的药物种类丰富,有些患者就将治病重任全权委托给药品,而依然维持饮食过量、久坐懒动的生活习惯。
解读:在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中,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的作用是并驾齐驱的,缺一不可。
尤其是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必不可少。
【特征⑤】不愿意注射胰岛素。
当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时,许多患者采取了回避态度。所谓注射胰岛素会成瘾的错误观念,在一些患者的疾病认识中根深蒂固。
解读:医学研究表明,胰岛素不具有成瘾性,适用的患者应积极配合。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