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糖尿病三要领分别是综合施治,个体化治疗,动态和谐。
综合施治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各个脏器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中医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从整体出发,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了解和判断人体内在的病变,理清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各有优势,临床上应该中西医结合综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血黏度。对血糖高、起病急的重病人,首先发挥西药起效快捷、作用环节明确的特点,等血糖控制相对稳定后,将治疗重点转为中西医联合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则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糖尿病不是单纯的血糖升高,临床上常见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脂、
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这时既要控制血糖,还要严格控制血压、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减除内脏脂肪。治疗方案要配以合理计划的饮食、科学规律的运动,以达到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并发症晚出现或不出现的近期目标。
个体化治疗
“使用什么药物最有效?用量应该是多少?别人用了这种药血糖降得快,为什么不给我用?”临床医生常常会遇到患者咨询这样的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器官的慢性疾病,之所以发病,和每个人的家族遗传、长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不应一概而论。此外,糖尿病患者如伴有失眠、便秘、情绪波动、过劳、急慢性感染、月经不调、疼痛等,都能够引起血糖升高或持续不降。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首先应遵从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个人的生理、病理状态,相应地调整用药的种类、剂量,提出其他治疗措施以及饮食、运动的建议,制定一套个人专用的治疗计划。
以失眠为例,中医认为消渴病人热邪伤津、阴虚火旺、虚火扰心均可引起烦躁失眠,而失眠也导致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糖尿病和并发症加重。由于失眠有很多种,糖尿病患者用药也各有不同。思虑过度虚烦难眠的患者,通常兼有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口干,可用黄连阿胶汤;多梦易惊的患者多胆怯恐惧,遇事易惊,易疲劳,可用安神定志丸;因胃排空功能减退引起胃脘胀闷不舒而导致难以入眠者,可服用加味保和丸;若伴有口苦、呕恶嗳气或大便秘结者可服用黄连温胆汤;夜尿多的患者可服用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瘙痒影响睡眠者,可用皮肤病血毒丸等,用什么药,用多少药,要根据糖尿病分型及每个人的病情来决定。
动态和谐
疾病都有发生、发展、缓解的过程,糖尿病的治疗更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除了根据患者的不同环境、不同地域、不同病症,找出疾病的病因和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共性与个性,区分治疗以外,还应在治疗中注意病人的情绪、体质各方面的变化,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和并发症轻重调整用药,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中医历来重视早期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可涉及多个脏器、多个系统,然而并发症是否出现、轻重与否,与个体治疗和控制关系极其密切。一般缺乏毅力、病情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者,易于合并多种并发症。糖尿病病程短或控制良好者,并发症完全可以晚发、轻发,一些青少年患者甚至不会出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