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并发症高血压高血压饮食>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病变特点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2-15 13:46:52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病变特点: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主要为大中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层钙化,内膜纤维增生,致使管腔狭窄,因而其本质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在病理上很难与非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相区别,但在临床发病和流行病学上与非糖尿病患者有区别。
  临床上观察到大血管病变常在糖尿病史10~15年时出现症状。流行病学中观察到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发病年龄较小,病变进展快,要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平均提前10年。
  糖尿病性大中动脉病变与无糖尿病患者相类似,主要病理变化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和纤维化;动脉中层变性、纤维化和钙化。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在大动脉如胸腹主动脉、颈总动脉、无名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中等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最常波及的是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和胫后动脉,其次是肱动脉和桡动脉。动脉分叉开口处病变最为严重,如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主动脉弓各动脉分叉处,腹主动脉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下肢动脉各分叉处,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血流在分叉处形成漩涡,冲击而使内皮损伤,该处是引起病理改变的开始部位。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绝大部分发生在下肢,其原因可能是下肢动脉粗长,承受血液压力大,内膜损伤机会多。下肢动脉3个易发部位是: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和小腿胫腓动脉,其中又以股腘动脉发生率最高,这与大腿内收肌管周围肌肉反复收缩机械性损伤有关。病变特点为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常呈节段性,局限于动脉分叉处,累及一例或双侧下肢动脉,上肢很少累及。
  病理上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不同之处是非糖尿病患者有较多PAS阳性的糖蛋白沉积伴有微血管病变。
  下肢动脉发生粥样变化后,血管管腔逐渐变为狭窄,使患肢组织供血障碍,呈缺血表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闭塞范围越大、病变越长,肢体缺血愈重,缓慢进行性的动脉闭塞,可见到侧支循环形成。但如动脉腔内血栓或斑块脱落,可引起急性动脉栓塞,使栓塞远端缺血更为严重,可引起远端肢体溃疡和坏疽。
  肢体缺血可分为功能性缺血和慢性临界性肢体缺血。功能性缺血是指在休息状态下,血流尚可通过部分通畅的血管,保证肢体血供,使随着肢体的运动,血流不能增加,临床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慢性临界肢体缺血是指病人发生肢体静息痛超过2周,需服用止痛剂。踝部动脉收缩压≤50mmHg,或伴有足趾溃疡及坏疽。间歇性跛行是由于作功的肌肉群表现疼痛,而缺血性静息痛不表现肌肉群,而是足趾或跖骨头的疼痛。

Tag:糖尿病性 血管病变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