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0-01-23 14:41:03
有些人害怕吃糖会引起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疾病,而盲目忌糖,远离甜食,这样做未免有失偏颇。对食糖的利弊应当正确认识,包括糖在内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不加限制地过多摄入,当然不妥,久而久之也许会导致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等所谓现代文明病;但是,也不必过分忌糖,毕竟糖是身体的主要能源。
糖进入人体后,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使血糖迅速升高,在胰岛素作用下,部分血糖转化为糖原,在肝脏和肌肉内贮存,或转化为脂肪在脂肪细胞内沉积,则血糖不致于突然升高,而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吃糖不加以限制,长期大量摄入,就会增加胰腺的负担,长期超负荷运转,终于导致其功能衰竭,使血糖升高,一部分透过“肾滤”,从尿中排出,是为糖尿病。糖摄取过量,还可以转化为脂肪贮存,沉积于皮下和腹部,而导致身体肥胖臃肿,甚至引起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以上这些情况,当然应当力求避免。
所谓高血脂(医学上称为高脂血症),即血液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明显升高,其实这与吃糖并无直接关系,主要由于平素喜食油腻厚味所致。至于身体过度肥胖,不能只归罪于吃糖,肥胖者未必多吃糖,平素饮食过量,进食过多含动物脂肪的肉食,营养过剩,缺少体力活动等,皆为引起肥胖的诱因,单纯减少糖的摄入,未必能减肥。
至于说吃糖过多会导致寿命缩短、大脑病变、神经过敏、衰竭、口腔和肠粘膜功能障碍,患胃癌、肠癌的危险性增加云云,查阅医学文献,未见这些说法,属于诬陷不实之词,不值一驳,应予推倒。
广告将蔗糖说得那么可怕,一无是处,无非是为了推销其产品而“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就像为了推销降胆固醇类药物,而将胆固醇说得一无是处、可怕极了一样,这种误导消费者的手法当然不可取。
营养学家们推荐的蔗糖摄入量为:每人每天30~40克。上了年纪的人,随着与血糖调节相关的胰腺、肝脏、胃肠等脏器功能的衰退,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也有所下降,“糖耐量”会降低,因此老年人吃糖宜有所节制,但也不能一点不吃。
统计资料表明,世界每日人均食糖消费量为55克,相比之下,中国人食糖消费属于低水平,日均消费量仅为21。9克,在全世界排名为倒数第七位。正因为这样,1997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修订时,未强调控制吃糖、降低食糖摄入什么的,并且删去“甜食要少吃”这一条。
总之,国人不必对食糖存在这样那样的戒心。针对人们对吃糖产生的种种误解与偏见,我国有关专家就这个问题做了科学的阐述,并且下了这样的结论:合理吃糖,无损健康。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