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0-05-18 10:28:56
太极拳是防治糖尿病的免费良方
在众多的医疗体育运动中,中国传统的太极拳运动以其良好的降糖效果,正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广大患者争相学习的首选。
马来西亚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在完成12周的太极拳练习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浓度水平显著降低,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也证实,太极拳可以通过改善心肺功能,起到改善免疫系统的作用,这种锻炼方式,还可以通过增强葡萄糖的代谢速度,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发现坚持练太极拳的糖尿病患者比那些不练习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而且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较低。尤其是对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对于肥胖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在众多运动中,太极拳对血糖的控制是最直接的。
形神兼顾 获取太极精髓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我国太极拳门类、套路多样,备具特色,但运动本质却殊途同归。太极拳动作柔缓、连贯而圆活,其主旨在于“放大精神,恢复本能,加强自然力”,通过不断的锻炼,以获得精神和形体的统一。太极拳既重视形,又重视神。定型讲究人体间架结构的合理、规范,运动讲究动作的连绵、折叠、起伏、挥洒。动静之间神气内敛,精神专一而放松,表达了运动是间架在时空中的延伸,定型是间架在运动过程中的凝固的人体自卫语言。只有精神内守,才能体悟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力发于髓,“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将行欲止,将止欲行”的细微之处和不求速而求缓,于和缓之中体味动静观之真意。太极拳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强调整体的位移有赖于局部的旋转,整体的位移以局部旋转为轴心,通过髋部、腰部的旋转,实现位移时重心的改变,达到四肢和躯体运动的协调一致,使整体协调,运动圆整。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恪守“上下相顾,左右互盼,动静相争,虚实交归”的动作要点,做到“形体服从于精神,精神服从于需要”,达到完善人格、葆精毓神,疏经活络、调气和血、营养腑脏、强壮筋骨的治病强身目的。太极拳虽然内涵深邃,但只要坚固信念,持之以恒,心领神会,思想集中,假以时日,总能慧然独悟,达到高深的境界,从曼妙、挥洒中获取健康、实现健康。
所以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有很大好处,建议糖尿病患者多多练习太极拳。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