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疾病”到“共同照护”的华丽变身
2014年,是瑞京人最值得珍藏和记忆的一年,这一年瑞京浓墨重彩谱写了糖尿病发展史上最华丽的一笔,也开启和引领了糖尿病诊疗模式的新纪元:从不断邀请台湾糖尿病专家来院交流到派出一批批优秀人才赴台取经,瑞京用自己的行动逐渐完成了糖尿病从“疾病管理”到“共同照护”的华丽变身。让我们透过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在“台式共同照护”方面的实践,来窥探瑞京新模式的亮点所在。
共同照护的实质:“生存”比降糖更重要
在以往的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大部分医院都是以“疾病为中心”,许多糖友的观念也是血糖高了去找专家降糖,糖降好了就回家,而身体存在的潜在风险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使糖尿病的治疗像救火。殊不知识,糖尿病的许多急性并发症有时根本等不到“救火队”的到来就发生了。因此“防患于未然”才是治疗之根本,因为糖友们大部分时间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自引入“台湾糖尿病共同照护体系” 后瑞京的糖尿病教育更是升级换代,原来只有参加过瑞京糖尿病自我管理学校的学员,才能知道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而如今,只要患者一入院,瑞京就在患者就诊的流程中植入了“生存教育”课程卫教,共有10大课程体系,实战性更强:1.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2.糖尿病饮食指导;3.糖尿病运动指导;4.指导患者合理用药;5.胰岛素注射方法;6.自我监测血糖;7.有关低血糖问题;8.糖尿病足的表现、预防和护理;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出院后应定期检查的项目。而这些课程又分为不同的形式来完成:住院床头卫教、一对一个体化卫教、小组针对性卫教、集体沙龙式卫教、远程跟踪辅导等,整个过程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化、生活化,所有课程由医师、护理师、营养师、检验师、患者领袖等组成的“共同照护团队”来完成,而不同于以往的一个医生或护士对一个患者或一群患者的“说教”。
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护理部主任李艳忠女士是赴台亲身学习深造过“台湾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的人员之一,她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有时候比单纯的降糖更重要,在台湾,生存课程是糖尿病照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只有将糖尿病治疗融入到患者生活中去,而不仅仅放在医院才是控糖的最佳模式,而如何让糖友轻松掌握自我管理技能,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患者来院期间的教育,因此把教育设计进患者就诊的流程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让患者除了打针吃药其它时间都无事可做,而回家以后又是一无所知,甚至还发生急性并发症而危机生命。因此,我们的责任不光是为糖友把血糖调理好,而帮助他们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应急、自救技能更是重中之重!”
共同照护团队:角色转换患者才是主人
在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我们发现,自从引入“台式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后,患者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也大大提升了,这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是在就诊过程中,患者已经感觉不到自己是被“管理”,而是生活在“幸福中”的甜蜜带糖人。以往就诊更多的是医生“命令式”的说教:说这个不能吃,那个要戒掉,必须这样做,甚至还感觉有点恐吓,而患者只能硬着头皮听从 “命令”又不敢多说话,但是现在,患者的地位明显变了,感觉自己得糖尿病反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因为有一帮人、一个团队在时刻关心自己,而自己是共同照护团队大家庭中的主要一员,能尽情的吐露心声,诉说不快,甚至还可以耍点小脾气;第二,自己也可以成为糖尿病照护的主人了,通过共同照护模式的打造,患者更多的是主动参与,他们不是被动接受,不光自己轻松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成为了糖尿病的主人,还加入了糖尿病共同照护团队中来,成了医护人员的好帮手,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其他糖友,这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更充分的发挥,比如有的糖友在生活中总结的控糖技巧甚至连医护人员都没有见过,而效果却非常好,患者自己健康达标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人,觉得自己价值得到了体现,成就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对战胜疾病有了更大的信心。
刚刚从台湾学习完“共同照护”并投入实践收获颇多的杨铁成医生这样说:“对患者的卫教,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第一次重点:在于对患者及其病情的评估,找出重点问题,提出问题,给患者思考,不求马上解决,但引导患者初步形成正确观念;第二次卫教重点:询问患者问题,解决方案,或进一步分析问题,让患者多思考;第三次卫教重点:与患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然后和患者一起围绕患者现有生活习惯制定出个案管理方案,并设定近期、中期、远期管理目标,在共同照护中达成目标。整个过程都是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以医生和护士为主。”
共同照护:应对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台湾宜兰县爱胰协会理事长、著名糖尿病专家游能俊介绍:“从台湾方面的实践证明,“糖尿病共同照护”成果是不言而喻的:从2006至2013年间的医疗品质调查数据可以发现,照护网团队在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完整血脂肪、尿液白蛋白与眼底的比率,分别达到92.1%、83.7%、56%、36.7%,和未提供糖尿病共同照护的医疗院所比较,分别高出1.26倍、1.30倍、2.36倍与1.95倍。在1997年时台湾糖尿病小于70岁的早发性死亡个案占所有糖尿病死亡者44.4%,在2013年已下降至29.3%。”由此可见,结合卫教与团队管理的“共同照护模式”对迎接糖尿病的挑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