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低血糖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重要因素之一。丹麦一项研究显示,对于经常发生严重低血糖的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人胰岛素,采用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治疗能减少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改善代谢控制,并最终降低晚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该研究结果5月2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内分泌》杂志。(全文下载: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4 May 1;)
这项由研究者主导、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终点交叉试验在丹麦7个中心进行。研究人员招募年龄≥18岁、病程>5年的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报告在过去一年内发生过2次以上严重低血糖事件。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59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为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组(采用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治疗)和人胰岛素治疗组(采用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和常规人胰岛素治疗)。治疗时间是2年(1+1年),包括2个阶段的3个月准备期和9个月维持期。主要终点是通过意向治疗分析得到的维持治疗期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次数。
有18例患者在第一阶段的准备期退出,剩余141例患者参与意向治疗分析。这些患者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期间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105例,在人胰岛素治疗期间发生136例。胰岛素类似物治疗使低血糖发生率相对降低29%(p=0.010)。
此外,相比人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患者HbA1c水平(见下图)和退出治疗比例均显著降低。
然而,也有一些患者采用人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胰岛素类似物。研究者表示,我们要强调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当患者采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但仍频发严重低血糖事件时,可以尝试使用人胰岛素。
研究者还指出,从长远的角度看,本次临床试验设计采用的是不同类型胰岛素交替治疗,说明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应用方案开展交叉性研究是可行的,我们应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充分揭示新型胰岛素的潜在临床和药物流行病学益处。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Mikael KNIP博士在随刊述评中写道,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已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的1型糖尿病,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可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然而,这种疗效因人而异,因为尽管有接近40%的患者能从胰岛素类似物治疗中获益,但仍有20%的患者在使用人胰岛素治疗时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其余患者采用这两类胰岛素治疗时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