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传统常规疗法
糖尿病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饮食调理等。这些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都把重点放在血糖、血压的改变上,因此糖尿病并发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说要想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必须从根本做起,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那怎样才能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呢?
▍智能胰腺治疗系统——糖尿病治疗新纪元
“完全模拟正常胰腺”直接关系到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点所在——胰岛细胞的修复,从而决定了长时间蜜月期诱导发生的可能性,更直接地说,它将关系到患者能否实现“减药甚至停药后,血糖仍控制良好且平稳,像健康人一样生活”的愿望。
“智能胰腺治疗系统”系统由“智能血糖感知系统”和“智能胰岛素分泌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完美实现了正常胰腺的血糖浓度自动感知功能和正常胰腺的基础持续性分泌和刺激反应性分泌功能。
治疗效果比较 |
降糖药 |
胰岛素 |
智能胰腺治疗系统 |
对生理胰腺的功能模拟 |
降糖药的治疗原理与生理胰腺的功能机制不同。 |
间断补充外源性胰岛素,难于模拟生理胰腺的分泌模式 |
完美模拟了生理性胰腺的连续性基础分泌和刺激性增量分泌。 |
对胰岛细胞的作用 |
继续增加受损胰岛细胞的负荷。 |
胰岛细胞难于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修复。长期来看,仍有可能发生胰岛素抵抗等后果。 |
通过让胰岛素细胞“得到充分休息”再进行“功能锻炼”,而使得受损的胰岛细胞获得最大程度的修复。 |
安全性 |
有发生致命低血糖事件的危险 |
在智能血糖感知系统的保障下,彻底杜绝了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安全可靠。 |
|
血糖控制效果 |
难于避免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发生 |
在智能血糖感知系统和智能胰岛素分泌系统的完美配合下,血糖控制平稳,血糖水平趋近生理胰腺调控下的状况。 |
|
对长期并发症防治意义 |
由于血糖波动、可能的突发性低血糖事件等因素,加上药物对肝肾的损伤,对长期并发症的防治效果并不确定。 |
在保障血糖平稳、避免大幅度波动的前提下,为长期并发症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有效阻断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经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全国范围的治疗案例证明,“智能胰腺治疗系统”对糖尿病有显著的胰岛β细胞修复作用,经治疗后,可以有效诱导长期蜜月期的产生,达到减药甚至停药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甚至长达十几年),血糖控制仍保持良好的效果。
▍95%以上的患者可以达到正常生活
说到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这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所期待的答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就目前的医疗科学技术水平来说,还达不到治愈。但是,糖尿病完全可以治疗、控制和预防的。从这个角度来讲,通过我们目前的科学、合理的治疗,我们可以使广大的糖尿病患者不能说百分之百,但是可以使95%以上糖尿病病人可以达到正常的生活,能够使他们的寿命不至于因糖尿病而提前结束,能够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能够使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治疗案例
糖尿病案例:某47岁男性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食、每日饮水3000ml,伴夜尿1-2次,体重下降7.5kg,在当地医院就诊,测空腹血糖为20mmol/L,给予胰岛素治疗,出院后一直使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min各30U皮下注射,家庭血糖监测多次血糖在2.5-3mmol/L,近6个月来低血糖反复发作频繁,伴乏力,头晕,无明显心悸、手抖、出冷汗。
治疗后监测的血糖值 (单位:mmol/L)
空腹 | 早餐后2h | 午餐前 | 午餐后2h | 晚餐前 | 晚餐后2h | 睡前 |
5.1 | 7.1 | 5.2 | 6.8 | 6.6 | 7.2 | 6 |
潘玲——西南糖尿病研究院首席专家、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中医博士、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差,使用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入院时伴随尿病酮症,血糖控制不佳,反复出现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不明显,有时伴无知觉的低血糖,并且血糖波动大,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不仅尽快将血糖降到正常,而且使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尤其是胰岛素的用量较以往明显减少,3个月后体重平稳。
目前糖尿病不可彻底治愈,凡声称糖尿病可彻底治愈、根治的都是欺骗患者的,糖尿病患者千万不可上当,接受科学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治疗关键是选对方法,另外就是树立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最后还是要提醒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千万不可盲目选择治疗,害己有费财。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可免费拨打免费咨询电话:028-8734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