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病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此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故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造成恶臭。
由于病变发展较快,炎症比较弥漫,故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同时组织坏死腐败所产生的毒性产物及细菌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常见的湿性坏疽有坏疽性阑尾炎、肠坏疽、肺坏疽及产后坏疽性子宫内膜炎等。
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是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足多为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多因肢端循环(动、静脉同时受阻)及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在临床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湿性坏疽前期:常见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浮肿,皮肤颜色紫绀、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部分患者有疼痛,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常不引起患者的注意。
2、湿性坏疽初期:皮肤常见水泡、血泡、烫伤或冻伤、鸡眼等引起的皮肤浅表损伤或溃疡,分泌物较少。病灶多发生于足底、足背、小腿或前臂。
3、轻度湿性坏疽:感染已经波及到皮下组织,或已形成轻度的蜂窝织炎。感染可沿肌间隙蔓延扩大,形成窦道,脓性分泌物增多。
4、中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进一步加重,蜂窝织炎融合成大脓腔,肌肉肌腱韧带破坏严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
5、重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蔓延扩大,骨与关节破坏,可能形成假关节,坏疽可累及部分足趾或部分足坏疽。
6、极重度湿性坏疽:足或手的大部或全部感染化脓、坏死,并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