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所引起的下肢远端营养障碍与供血不足。在寒冷的冬季,血管收缩,加重足的缺血和神经损伤,如果不注意脚的卫生和足病的防护,很容易发生足部的病变,轻者溃疡感染,行走困难,重者需要截肢。
Q: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足病?
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患者手脚麻木,感觉迟钝,足部易受伤害;患者视力减退,加上神经功能减退,不易及早发现足部损伤。高血糖使病人抵抗力降低,足部损伤易被细菌感染;由于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影响双脚的血液循环,足病溃疡不易愈合,造成溃烂、坏疽。
Q:糖尿病足是如何发生的?
A:糖尿病足的早期仅表现为神经病变,即对疼痛、冷热等感觉的减退和消失。当我们的脚或手被针刺时会下意识地躲开,这是一种不用经过大脑就会产生的行动,我们称之为反射。大家可不要轻视这种反射。这是一种保护性的感觉,即人体对疼痛和不适的感觉,它可以使我们避免伤害。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就丧失了这种保护性的感觉,机体不能对伤害性的刺激进行识别,这是发生足部溃疡的先兆。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就是从神经病变→微小创伤→溃疡→愈合不良→坏疽的过程。我们常形容糖尿病足病变的发展为瀑布效应,以说明病情发展的迅速。
专家提示:如果患者发现足部有感染、破溃,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因为糖尿病足的发展非常迅速。
Q: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A:糖尿病足随着病情的进展,治疗费用越来越高,治疗效果愈来愈差。因此,糖尿病足重在预防。
首先要关注瀑布效应的初期,也就是及时发现保护性感觉的丧失。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患者对疼痛不敏感甚至消失,如张某,男,47岁,糖尿病10年,打火机丢失,行走3小时后在鞋中发现,为此他失去了大脚趾;林某,女,67岁,糖尿病12年,穿带瓷片的鞋行走,引起足底大面积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