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30岁的年轻男患者,患糖尿病6年。
在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共同照护团队从医疗、营养、卫教的角度分别对他进行了照护管理,现在他的血糖状况好转,但是围绕他的情况,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院长陆菊明教授继续带领6家医院深究了以下3个问题:
1、做胰岛素分泌试验前一天,胰岛素怎样用的?
2、是否查过甲状腺抗体?
3、他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
针对这3个问题,6家医院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台湾李氏联合诊所的李洮俊院长也提出了几个尤其要注意的问题,更是在连线次日早专门写了连线会议心得:
2017-12-11连线会议心得:
1.各位瑞京伙伴大家好,成都个案报告很精彩,学习良多,而后有请陆教授继续领导,带领大家。
2.另外,此个案之前在外院的诊疗没有遵照“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执行照护,因此产生皮下硬结,导致胰岛素注射效果不佳,因此请大家在照顾胰岛素注射患者时,一定要依据指南共识去执行。
3.集团(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共照信息系统建置有完善的“胰岛素注射追踪管理照护系统”,是由安凌王博士依照中国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及国外多项准则制定,集团加以信息化,使各位伙伴平日照顾胰岛素注射患者可以有规范标准,在系统协助下,照顾病患就会完善,而且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并增加效率。
4.请各位伙伴认真学习操作,临床好好应用,照顾好我们的患者,这才是最重要的目标。
5.临床上见到这样的硬结患者,经由我们卫教指导后,更换轮替部位,因为胰岛素作用会改善,我们必须注意病患会有低血糖风险,需要求病患加强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并指导个案如何避免及处置低血糖状况。
6.集团会继续指导协助大家临床照护技巧及工具,请各位认真学习,集团将进行定期考核,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心得与大家分享,而后会议,大家有心得、建议,欢迎提出来分享。
李氏联合诊所管理中心副主任徐慧君博士提出:这位病患是KTV维修员,饮食、运动和作息应该都不太规律,在照护的过程中,饮食设计有太多限制,比如固定重量。最好的方式是教患者做糖类计算,由此来定每餐胰岛素用量。
陆教授做了病例探讨总结:
1.关于诊断:这位患者发病年龄轻,体型偏瘦,采用胰岛素治疗,怀疑有1型糖尿病的可能,患者胰岛素抗体阴性并不能表示是1型。诊断糖尿病时的OGTT结果能拿到做参考就最好了。如果以后患者经过共同照护管理,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少,也无酮症发生,那么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2.做胰岛素释放试验,应要求患者前一天晚餐开始就不能使用中效和长效胰岛素,以免干扰检测结果。因为用了这些胰岛素后,第二天早上患者自身的胰岛素和C肽分泌就会受到抑制,C肽测不到,但能测到胰岛素,这是注射胰岛素后血液中的胰岛素,不代表患者自己分泌的胰岛素。
3.甲状腺抗体检测,怀疑1型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常规做这项检查,因为二者都与自身免疫有关联。
这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