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进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5 14:21:14    

  [摘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是正确补液,纠正脱水,补充血容量;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逆转症和酸中毒,辛地降低血糖;合理补钾、镁、磷;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全程监控血糖及其他临床指标,随时调整素方案以求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常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不足和胰高血糖素相对或绝对增加,从而导致大量糖原异生,周围利用葡萄糖障碍,血糖显著增加,酮体生成加速,体内酮俸增加,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

  该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恢复糖和脂肪的正常代谢,必须强调的是,在治疗中血糖和酸碱平衡务需经过几个小时后渐渐恢复,不能操之过急。因为迅速矫正血糖和酸碱平衡紊乱,可因此而引起机体渗透压和电解质的不平衡而病情加重。治疗期间要严格记录时间、治疗情况、病情变化、出入水量等。以下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胰岛素的使用,诱因和并发症的防治三方面详述。

1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

11 有效循环血量的补充

  酮症酸中毒患者失水约为体重的l0%,因此患者有组织灌注不良,导致体内仅有的少量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所以补液为酮症酸中毒昏迷的首要措施Ⅲ,要求在使用胰岛素而在其发挥作用之前,恢复有效血容量。所需补液量按患者体重1W0估计。于最初的2~3小时内给予补液量的1/3,余下的液体量分为蘸等份,一份于l2小时内补充,其余一份于另l2小时内补完。补液种类首先给予生理盐水,如果患者血钠浓度正常或偏低,很少因补充生理盐水而导致高血钠。合理的使用等渗溶液,可防止由于高血糖、高尿素氮浓度水平所致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减少脑水肿的发生。血糖下降至14mmol/L左右时,给予5%葡萄糖盐水。此时在补液内应按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加入适当数量的胰岛素。补液过程中观察尿量、临床表现等来判断补液量是否足够,必要时可用中心静脉压进行判断。

l2 钾的补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总体钾的丢失约为3~5mmol/k9,由于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外移,细胞蛋白质分解,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钾水平可正常或增高。而当补液恢复血容量及胰岛素治疗后,血钾会明显降低,因此补钾至为重要。如开始治疗时血钾正常或轻度升高(在5.5mmol/L以下)。在治疗4个小时且每小时尿量不少于40ml时补锦如血钾低于3mmol/L,应脉补钾。血钾达5.5mmol/L及/或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者停止补钾。静脉补钾速度为l0~20mmol/h,相当于氯化钾0.75-1.5g/h。氯化钾浓度不宜超过0.3%,给予剂量以能使血钾浓维持在4mmol/L左右为度。能口服者,可每日服用氯化钾3~6酮症酸中毒纠正后还需继续补钾5~7日,才能补足身体所丢失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血钾、心电图及尿量以防止高血钾或低血钾的发生。

13 磷的补充

  酮症酸中毒患者成人磷的丢失平均为l0~40retool/kg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会更低。而磷的减少使2,3一二磷酸甘油减少,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增加,组织氧减少,引起心肌抑等临床变化。因而对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给予适量的磷酸盐治疗予6~129磷酸钾静脉缓慢滴注,切记不能快。

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现以下情况①经充分补钾而血钾不生②血钾正常而心电图异常,应考虑有低血镁的可能。在证实有低血镁时可给予90%硫酸镁2.5-3ml肌肉注射;有心脏紧急情况而考虑与低血镁有关时,可给予5%硫酸镁25ml静脉滴注,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有心电监护。

14 纠正酸中毒

  经适当的补液和给予胰岛素治疗后酸中毒一般情况下会得到纠正,不必补碱。过早补碱特别是碳酸氢盐以求迅速纠正酸中毒,其对病者无益处,反而使血氧对脑组织的供应减少反应性脑脊液PH值降低,意识障碍加重。但当血PH7.15~7.20时心功能开始下降,PH6.95~7.00时呼吸功能受抑制。酸中毒中毒病情较重,如PH≤7.1,[HC03-]≤5mmol/L或C0,结合力≤6.74时,或严重高钾血症(K >6.5retool/L),或严重左心衰,或治疗后期发生严重的高氯血症,或酮体消失后而酸中毒未纠正且有血压.低者,则应在补扩容同时补碱。先给碳酸氢钠50mml(相当于5%碳酸氢钠84m1),以蒸馏水稀释成l.25%(等渗溶液:)静脉滴注。30分钟后复查血PH、[HC03]及/或C02结合力,如有需要再给予上述药物的半量或全量,直至I[ItPH达7.1,[HC03]达5mmol/L,C02结合力在≤15vol/dll;)、k。为避免低血钾发生,每给予碳酸氢钠50mmolK同时补充氯化钾1.59。

2 胰岛素的使用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多沿用大剂量,而70年代开始,由于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用小剂量短效制剂治疗[4],取得了较好效果。其理论基础:①实验表明,一些胰岛素敏感的组织,仅需与10%胰岛素受体结合就能最大地使葡萄糖从周围向细胞内转移。②由于远侧貘受体速率限制步骤的作用,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饱和达最大生理作用后,即使再提高胰岛素浓度亦不能进一步发挥其生理效应。③不同胰岛素浓度对细胞功能所起的作用不同。浓度为10~20“u/ml时,能阻止脂肪分解,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而阻止肝酮体生成则需要100“u/ml,当达到200“u/ml时则能使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达限度。如胰岛素,从静脉以每小时lu的速度持续滴入,可使血浆胰岛素水平增加至20“u/mh若是5u,则血浆水平则可达100pu/ml,此水平已足以阻止脂肪分解、酮体生成,糖原分解和异生,其促使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较之大剂量相对减少,且血糖下降平稳。因此所致的低血钾及体液渗透压失衡综合征则少。

  我们的方法是,以胰岛素每小时6u的速度静脉滴入(血浆水平可达120“u/ml),此时血糖可以每小时2.3~5.5mmol/L的速度下降,由此可大致推算血糖下降至l4mmol/L时所需时间。24,时后血糖未下降或下降幅度很小,则将剂量加倍,既以每小时12u的速效滴入;如2小时后仍达不到理想要求,则再加倍,直到达理想效果。治疗开始是否需用较大剂量作为点火剂量,各方意见不一致。我们认为,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病者,为迅速补充血浆及体液胰岛素的缺乏,在治疗开始时可先给予胰岛素10~20u静脉推注,但对病情不太重者则不一定使用。使用胰岛素后,当血糖下降至l4mmol/L时,则以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入。糖与胰岛素比例可按39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或49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来计算。

  给药途径,经我a们多年临床观察,还是以一定剂量持续静脉滴注为佳。因为静推可数血浆胰岛素水平骤升骤降,而肌肉注射由于受部位、血循环灌注等因素的影响,血浆胰岛素水平稳定性亦较差。

3 诱因及并发症的防治

  关健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在酮症酸中毒时由于体温变化不大,白细胞增多不明显,临床常忽视了感染的存在。我们的方法是常规检查胸片、小便常规、血涂片白细胞形态检查同时结合临床,一旦确定感染,及时有效干预。

  脑水肿是常见并发症,目前在使用小剂量胰岛素补钾,补充磷酸盐,供氧,中心静脉压监测,严格掌握补碱指征等处理后,发生率已大为减少。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表现开始改善后又出现呼吸抑制,昏迷或意识障碍等症状加重,可伴有或不伴有神经体征,在排除低血糖后,应考虑脑水肿的可能,CT扫描可助诊断。治疗用20%甘露醇,按每公斤体重l9计算,静脉推注。地塞米松一般不用。

  低血糖较常见,治疗过程中定时监测血糖、尿糖,视病情调整监测时间,视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急性胃扩张亦为常见并发症,可停留胃管,给予5%碳酸氢钠洗胃,吸去胃内容物,预防吸入性肺炎。
  总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是全方面的,动态的,积极的,唯其如此才能达到治疗目标,降低死亡率。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