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5 15:46:44
张先生今年刚满50岁,若按现在的标准,尚处在中年阶段。不过,近半年以来,张先生出现小便不畅、尿滴沥、尿失禁等多见于老年人的病症。有时张先生膀胱胀得难受,想尿却尿不出来;有时正忙着工作,不知不觉就把裤子给尿湿了。起初他怀疑是前列腺的问题,于是到医院做了肛门指检及B超检查,结果表明前列腺没问题,而化验却显示张先生的血糖很高,终于真相大白。原来,这些症状都是高血糖惹得祸,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糖尿病为何出现排尿困难?
很多2型糖尿病病人都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尽管患病多年,自己却浑然不知,经常是因为其他症状就诊时才被偶然发现。张先生就是如此。“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并不少见。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发生率能达到40%以上,只不过是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我们知道,排尿是在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被尿液充满,神经感受器将信号经传入纤维送达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纤维发出排尿信号,于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松弛,排尿得以顺利完成;而在其它时间里,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因而不会发生尿失禁。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二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确诊
怎样诊断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呢?首先,医生要排除影响尿道、膀胱功能的疾病,如男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尿路结石等等;另外,还应排除中枢性疾病,如脑、脊髓病变等,并注意有无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在排除上述可能的情况下,结合患者有糖尿病史及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临床症状,B超显示残余尿量异常增多(正常不超过50毫升),即可诊断“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2种类型
本病有两种主要临床类型:
1.尿潴留。这种情况最常见,主要因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病人表现为尿等待、尿流慢而无力,小便次数较频但每次尿量不多。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膀胱残余尿量可达数百毫升(正常为50毫升以下),症状酷似前列腺肥大。
2.尿失禁。由尿道括约肌失控引起,病人表现为尿频、小便淋漓不尽。病人往往憋不住尿,膀胱有点尿就会不自主地流出来,很像前列腺增生的早期或老年性尿失禁。
如何治疗
本病应当综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胰岛素治疗对恢复自主排尿和减少残余尿效果较好。
2.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可肌注维生素B1、B12或静滴弥可保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应用肌肉收缩药物。如果膀胱残余尿超过100毫升,可给胆碱能制剂,如氨甲酰甲基胆碱10~20毫克,每日3~4次;也可用抗胆碱酯酶药,吡啶斯地明口服或肌注。这类药虽能兴奋平滑肌,但不良反应较多,应当慎用。有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及尿路梗阻者忌用。
4.训练逼尿肌功能,养成按时饮水及排尿的习惯,无论有无尿意,每隔3~4小时排尿一次。
5.有报道称,可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在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注射治疗。
6.合并尿路感染者应积极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抗感染治疗,严重尿潴留及感染者可持续留置导尿管导尿,并用0.1%~0.2%呋喃坦啶膀胱冲洗1~2次/日。
如上述治疗无效,有严重尿潴留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行膀胱造瘘术或膀胱颈切开术,以防长期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