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6 10:48:44
近日,就胃溃疡疾病的相关问题,记者走访了广州中山大学梅雪婷博士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王宗伟教授。专家指出,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及心理、社会因素对胃溃疡的发生、发展和转化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胃溃疡的发病原因不单是消化系统问题,还与以下因素有密切相关。
胃溃疡的成因
1.包括失业、学生升学压力、就业困难、经济纠纷的精神因素。国内几个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精神因素为消化性溃疡诱因者占5.4%-20.5%。出诊胃溃疡或复发病人中,分别为84%和80%在症状发作前一周内有严重精神应激因素刺激。
2.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进餐不定时、进食过快、食物冷热辛辣刺激、餐后不休息等不规律、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往往导致胃病的发生,诸如过多食用高脂肪食物、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和可乐以及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上消化道粘膜防御因子能力降低,使久治不愈的胃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最终导致溃疡的发生。
3.幽门螺杆菌是目前人类发生率最高的慢性细菌感染之一。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活动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我国是Hp高感染国家,普通人群的感染率50%-80%之间,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可以防治。
4.药物因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据估计全世界每年NSAIDs处方在10亿以上。NSAIDs可产生局部及全身的镇痛作用,因而NSAIDs所致粘膜损伤包括溃疡更倾向于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无症状的NSAIDs溃疡更易并发出血、穿孔,15%的患者可由呕血,而黑便发生率可高达50%。
5.其他因素
在环境因素方面,长期吸烟者本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这是由于烟草能使胃酸分泌增加,血管收缩,抑制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而减弱其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的能力,导致十二指肠持续酸化;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因此,长期大量吸烟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容易复发。在遗传因素方面,消化性溃疡患者一级亲属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统计资料表明单卵双生儿患相同类型溃疡病者占50%。在多内分泌腺瘤病Ⅰ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一些罕见临床综合症中,消化性溃疡也是其临床表现之一。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防治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病”范畴,从病症上看,溃疡病有虚、实、寒、热之分,近年来多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以单纯某个证型出现较为少见,以虚实相兼,寒、热、湿、瘀错杂多见,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度精神压力、生存环境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推移,使正虚的发病率下降,而产生湿热、气郁、淤滞、痰浊的机会增多。国内研究已证实,通过对416例溃疡病胃镜诊断与证型之间关系统计,发现脾胃虚寒者只占35%,而肝郁热者占51%、肝气犯胃者占9%,其比例因虚致病逐渐减少。
现代医学认为胃黏膜的破坏因素和防御-修复因素的作用出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与中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想吻合。所以一旦当破坏因素增强和防御因素作用减弱使发生溃疡病。防御因素中的粘液-粘膜屏障、粘液血流和上皮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及表皮生长因子等,这些大多属于中医学“正气”之范畴,合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破坏因素包括胃酸、胃蛋白酶Hp、胃泌素、情绪应激、烟、酒、药物的不良作用等,这些因素大多属于中医学之“邪气”。正如《脾胃论》所云:“饮食不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外,溃疡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临床不少病人是因为长期焦虑、忧伤、烦恼、怨恨、紧张等持续而强烈的精神刺激导致本病的。原来胃溃疡病的病人如果遇到上述不良精神刺激和情绪反应也可以使原有的病情加重。中医同样认为七情失和、肝气郁结、肝气横逆反胃是造成本病发生主要病因之一。这些认知说明溃疡病发生非独脾胃虚弱,而是与肝、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以上足以可见,中医对胃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多角度的。
胃溃疡的诊断须依靠仪器、化验以及病理检查等多层次诊断,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辩证施治,采用多方位综合治疗。
①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溃疡病在中医证候学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脾胃虚寒、肝胃郁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治疗多通过整体辩证、归纳病机,采用相应的温中健胃、调肝清胃、疏肝和胃、理气活血等治法,已取得肯定疗效。近年来生肌收敛作用的外用类中药内服治疗溃疡病取得良好疗效,如锡类散、赛胃安、加减生肌散、乌贼骨粉、田七粉、儿茶等,具有敛溃疡、护胃膜、制胃酸、生新肌的作用。
②辨病用药与特异治疗相结合: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出现不少特异治疗的药方,如大黄、枳实、枳壳,有促进肠胃收缩、增加胃动力的作用,用乌贼骨、浙贝母等有机酸治疗作用;白及、滑石等药有修复、保护受损粘膜的治疗作用;黄连、蒲公英、白花蛇草有抗炎、抗Hp、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丹参、莪术、三七等具有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血循环的作用;四逆散具有抗酸性胃溃疡的作用。
③辨清分期与辨证施治相结合:胃溃疡活动期治疗应立足于辨病治疗;以清热化瘀、健脾益气、温络活血为主,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桂枝、蒲公英、川黄连、陈皮等。愈合期、疤痕期为胃溃疡修复阶段,病情趋于缓解期,治疗以脏腑辩证为主,脾胃虚寒,治宜温中健脾,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以抗胃黏膜损伤,增加胃黏膜血流和PGE2,促进溃疡愈合作用;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和胃为主选用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陈皮、佛手之类,以达肝气条达、胃气自安、气机调畅之效。
④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溃疡病由于病程长,复发率高,若顽固者,常年不愈,反复发作,所以强调调治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胃病频道热文精彩推荐慢性胃炎民间三大偏方八种情况快“找”胃镜致胃癌的三个定时炸弹中医养胃绝招:粥 汤养胃莫犯以下“四忌”日常养胃三大误区家庭必备护胃养胃法宝100只饺子吃出胃扩张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