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0日国际肾脏病学会的
新闻公告称,目前世界上超过5亿人患
有不同的肾脏疾病,每年超过百万人口
死于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
病。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
病、肿瘤、
糖尿病之后又一种威胁人
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
生问题。
2007年3月8日是第二个“世界肾脏日”,国际肾脏病学会提出今年的主题是“了解您的肾脏”,口号为“您的肾脏
健康吗?”
据2007年2月20日国际肾脏病学会的公告,目前世界上已超过5亿人(每10
人中就有1人)患有肾脏疾病。我国目前虽无详实的有关肾脏病的流行病调查的全
国性数据,但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对北京市石景山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
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9.4%。由此可见,无论是国际上,还是我国,慢性肾
脏病患者已是相当庞大的人群,但临床上确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远远少于实际患有
慢性肾脏病的人数。人们之所以将慢性肾脏病称为“沉默杀手型”疾病,不仅因为
其疾病过程隐匿,更有患者不了解、不重视,诊断率不高、治疗不及时等有关因
素。针对目前我国肾脏病发病的严峻形势、公众的认知现状,医务人员不仅要重视
和积极参与肾脏及肾脏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更应在临床工作中重视慢性肾
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慢性肾脏病不易早发现甚至漏诊的原因
首先,慢性肾脏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属
足够的重视。而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患者仍
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相当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及时就医。
其次,部分基层医院的医生缺乏对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尿常规、肾功
能检查的意识。对于许多因
高血压、糖尿病等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一些首诊医师仅
仅采用降压药、降糖药进行治疗,而未能及时地实施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评估
肾脏状况。
再次,我国公众缺乏健康体检的意识,并且许多地方的健康体检中没有包
括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因此导致许多慢性肾脏病患者未能早期发现。
除此之外,某些医师全面解读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测信息的能力不足,可能
也漏掉了一些慢性肾脏病患者。
非肾脏科医师应该重视的慢性肾脏病信号
1.慢性肾脏病的急性发作常常与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及皮肤等感
染相关。因此,遇到患有上述感染性疾病患者时应实施尿常规检测。
2.慢性肾脏病虽然缺乏特异性症状,但早期常常出现疲劳、乏力,腰痛,眼
睑、颜面、踝关节的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因此,对于因这些症状就诊的
患者,应实施尿常规检测。
3.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合并血压升高,因此对血压升高的患者一定要检查尿
常规,特别是年轻患者。中度以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合并贫血,出现乏力、
头晕、面色苍白等表现。贫血的患者如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应注意是否存在慢性肾
功能不全,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的贫血患者。
4.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可能仅仅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多。对于
这类患者应检查尿常规和肾脏功能。
5.早期尿毒症患者经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皮肤瘙痒等表现,因此有这些
症状,特别是同时合并高血压、贫血的患者一定要检查肾脏功能。
6.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或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
病变的患者,无论有无腰痛、浮肿等症状,都要实施尿常规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检
测。此外,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感染性疾病(肝炎、结核病、艾
滋病、血吸虫病等)以及长期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和减肥
药、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抗生素等)也经常合并肾损害,这类患者就诊时,要检查尿
常规和肾功能。
7.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以及年龄65岁以上者也易患慢性肾脏病,就
诊时要评估肾脏。
8.要正确分析尿常规检查结果,不仅要注意尿蛋白、尿沉渣有无异常,而且
也要注意尿比重和尿pH值。如果尿比重低于1.010,应嘱咐患者晚间8点钟以后不饮
水,重新检测第2天晨尿的尿常规。如果尿比重仍低,则应进行肾功能检查。
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提议设立“世界肾脏日”,一方面是
要提醒公众警惕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提醒公众定期检查肾脏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希
望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肾脏病的早防早治。虽然目前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关山重重,征
途漫漫,但行动起来,就可能达到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