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7:44:15    

  人民网科技北京3月19日讯记者
许秀华报道:今天在中国科学院2007
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常务副
院长白春礼公布了中国科学院2006年
度十大重大创新成果:

  之八:

  8.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
创性进展  单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
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
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http://www.pnas.org/papbyrecent.shtml)。

  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此前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
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
新型疗法。

  去年在美国批准上市的“肠降糖素类似物”Byetta(Exenatide)通过模拟人
体内自然分泌的肽类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生理效应而发挥血糖调节作
用,在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时疗效显著。但由于必须采用注射给药方式,使其临床
应用受到限制。

  以往试图开发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之努力
均未成功,使得科研人员转而研究该肽降解酶?二肽酶(Dipeptidyl
peptidaseIV,DPPIV)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如最近获得FDA批准上市的
Sitagliptin(Januvia)。这类药物的主要缺陷在于其疗效的产生基本依赖于内
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是当今公认的、最重要的抗糖尿病药物作用靶点之
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暨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科研人员在王明伟研究员
的率领下,针对这一靶点,通过对数万个样品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两个小分子
化合物在细胞培养和活体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实验
研究表明,其中一个化合物在急性注射或口服给药时,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小鼠的
摄食量。2型糖尿病小鼠接受该类化合物的慢性治疗后,摄食量减少,体重增长受
抑,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长期控制指标)和空腹糖耐量试验正常化。

  据悉,这项由国际著名代谢性疾病专家RogerH.Unger和StephenBloom分别
评审的科研成果将作为推介论文(“ThisWeekinPNAS”)在此后发行的《美国
科学院院刊(PNAS)》印刷版上刊载。美国科学院院士Unger教授认为这项具有
“显著”意义的发现“不仅将使2型糖尿病的治疗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且将开辟以
口服非肽类小分子模拟肽类激素作用的纪元”。

  这一开创性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有超过10家的跨
国医药公司表达了合作开发的兴趣。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调节剂
研究领域的先行者丹麦NovoNordisk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家MadsK.
Thomsen教授表示:“我们非常兴奋地获知你们的研究课题并对你们在这一困难领
域发现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化合物印象深刻。”该公司负责生物学研究的副总裁
JohanSelmer博士则评论道:“我与公司内部从事胰高血糖素样肽-1项目研究的
专家们分析了你们的资料,即使那些通常极为苛刻的科研人员也对你们高水平的
实验结果表示赞赏。”

  美国Merck公司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开发了二肽酶抑制剂Sitagliptin。该公司
代表LaurenP.Shearman博士在一封致函中写道,“我们深知你们在开发小分子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方面所经历的巨大挑战。Merck团队祝贺你们所取得
的科学突破”,“对你们高质量和富于创造力的研究成绩深感钦佩”。英国皇家
学会院士、曾经领导发现“伟哥”等3个“重磅炸弹”式新药的美国Pfizer公司前
资深副总裁、著名药物化学家SimonCampbell教授则评论说:“你们的工作极其
振奋人心,特别是生物学研究结果令人折服。”

  这项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课题历时4年,由国家科技部、中国
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资助,涉及多种学科专
业的交叉融合以及多种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相关成果先后申请了7项国家发明专
利,包括2项已经或即将进入各国申请阶段的国际发明专利。这一体现国际显示度
的重要科技进步为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其潜在的社会效益及经济利益极其巨大。

背景介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的发现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慢
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及/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糖、脂肪和蛋
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后者占患者群体的90%以上。目前,糖
尿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据预测,到2025年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加到3.33亿,增幅为72%,其中有4000万病人分布在中国
(钱荣立:“科学时报”2006年11月3日;潘锋:“科学时报”2006年11月13
日)。

对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表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
因。因此,促进胰岛素分泌便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攻方向之一。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peptide-1receptor,GLP-1R)属于G蛋
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当机体摄入营养物质时,
肠内分泌细胞释放的肠肽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
1,GLP-1),通过与GLP-1R高度特异性地结合使其活化,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
胰高血糖素的产生,使餐后血糖降低并维持在恒定水平。在生理条件下,GLP-1刺
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依赖于血糖浓度,不会因持续分泌而发生低血糖。GLP-1还具
有促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节神经功能、延迟胃排空和降低食欲等作用。由于
上述明确的生理效应,自80年代中期发现该靶点以来,寻找GLP-1R的小分子激动
剂乃是国际许多新药开发机构的研究热点。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科研人员以GLP-1R为靶点,在2003年初建立了相应的分子和
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并应用于大规模化合物样品库的筛选。迄今为
止,已完成药物筛选75,640样次,发现小分子活性化合物5个,其中2个化合物的
生物活性经受体结合试验及功能性模型复筛得到确认。以其中一个活性化合物的
母核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结构优化改造,合成出近百个小分子衍生物,经GLP-
1R结合活力、报告基因表达活化和细胞内cAMP水平检测发现其中2个具有激动活
性,其效应可被GLP-1R特异性拮抗剂Excendin(9-39)完全阻断。研究表明,此
类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活性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且与光照相关,提示高活性
成分可能是其分解或氧化后的产物。利用极性差异,科研人员对在日光下放置一
定时间的化合物溶液进行了分离纯化,发现其中数个分子量相同之组分的活性比
原型化合物高,经结构分析鉴定确定了一类由原型结构二聚化而形成的取代环状
化合物,其稳定性及生物活性均优于单体。

随后的体内外实验显示,这类取代环状化合物不仅能够在高糖条件下刺激离体大
鼠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而且在急性条件下可以抑制正常小鼠的进食活动,并且
口服有效,血中半衰期为7.4小时。将其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进行慢性治疗后,
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血糖、减少进食及控制体重,治疗3-4周后可使糖化血红
蛋白(HbA1c)和糖耐量试验正常化,同时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效
应。这类新化学实体的发现为开发全球首个体现体内疗效的GLP-1R非肽类小分子
全激动剂指明了方向。

多家国际著名医药公司均在开发GLP-1类创新药物,如丹麦NovoNordisk公司的
GLP-1衍生物(Liraglutide;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和美国Amylin医药公司的GLP-1
类似物Exenatide(Byetta;2005年4月上市),但它们均为多肽。由于后者既不能
口服,注射入体内后又被迅速代谢,人们的兴趣逐转向开发GLP-1降解酶?二肽
酶(DipeptidylpeptidaseIV,DPPIV)的小分子口服抑制剂,如美国Merck公
司的Sitagliptin(Januvia;2006年10月上市)。

G蛋白偶联受体是人体内最大的膜受体蛋白家族,其配体涉及核酸、脂肪酸、脂
类、肽类和多糖等多种化学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以GPCR为靶
点的药物在医药产业中占据显著地位。目前世界上销售额最高的药物中,有四分
之一以上直接或间接地通过GPCR发挥药效。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推进,
人们对GPCR家族的组成、功能和结构之认识逐步深化,为创新药物的开发提供了
新的方向和手段。GLP-1R是B类型GPCR,该家族成员的天然配体为蛋白或多肽激
素。以小分子探针模拟蛋白或多肽激素生理功能的难度极大,迄今几乎没有关于B
型GPCR小分子全激动剂的文献报道。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必将对目前举步维艰的B型
家族GPCR小分子激动剂的探索提供宝贵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