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
糖尿病中心(以
下简称“中心”)获得科技部“973”
糖尿病专项基金10项子课题中的3项资
助,即管又飞教授负责的“组织中糖
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研究”、纪立农
教授负责的“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
抗”以及汪南平教授负责的“血管病
变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此次获得“973”糖尿病专项基金其中3项子课题资助的研究单位,涵盖了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公卫学院、药学院的
基础研究人员,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的临床研究人员,
同时还包括北京市及国内其他知名糖尿病研究机构,可谓2004年9月27成立伊始通
过强强联合以促进发展初衷的有力证明。“中心”成立主旨就是要以北京大学基
础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为核心,整合北京大学内部一流的糖尿病研究单位和内分泌
科室,早日建成国内集糖尿病基础研究、临床治疗以及大众普及教育为一体的糖
尿病防治平台,尽快有效解决由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的迅速增长对我国
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这一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此次“973”专项基金
的资助,不仅是对“中心”在国内糖尿病研究领域重要地位的认可,更是对“中
心”两年来在推动糖尿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所做努力和杰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同时也是对“中心”未来开展更广泛合作、更深入研究的大力支持。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症群,是肾功能衰竭、致盲和截肢的
首位病因,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中风和新生儿出生缺陷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据
最新资料统计,中国目前有近5000万糖尿病患者,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糖尿病和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的迅速增长以及由于该病给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沉重
负担,已经使糖尿病成为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应运
而生的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心”的基础科研骨干在
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发表了大量影响力较高的文章。临床专家也
在完成大量临床治疗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相互
促进,使得“中心”在科研、教学、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在中国
糖尿病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有益
于治疗的方法的同时,也迅速扩大了“中心”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可以
说,通过科研和临床的有效结合,“中心”成立后对于北京甚至是全国糖尿病界
的工作切实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心”下属的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第二
临床医院(人民医院)、第三临床医院(北医三院)是北京市糖尿病治疗的骨干
医院,承担了北京以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糖尿病的门诊和住院治疗任务,成为全
国糖尿病诊疗的权威机构之一。另外,“中心”还参与了国际性糖尿病协作组织
对糖尿病临床诊疗标准的制定工作。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又一重大疾病,按照美
国疾病控制中心对美国用于糖尿病诊疗的医疗开支推算,5到10年内我国每年用于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费用将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无疑,预防性研究糖尿
病也已成为医学界当今重大的科学问题之一。2004年“中心”成立后,虽然在基
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效促进了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步
伐,但是某些研究领域工作的开展还是会遇到资金问题的瓶颈。为了早日使我国
数千万糖尿病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以及尽快减轻因糖尿病治疗所造成的沉重社
会负担,从糖尿病科研和临床研究的长远考虑,“中心”成立初期专家们就决定
争取“973”专项基金的资助,从而为推动糖尿病治疗工作的长远发展寻求有力的
资金保障。因此,“中心”共同主任管又飞教授和骨干人员王宪、唐朝枢教授联
合向科技部建议将糖尿病设立为"973"项目的重要支持方向,建议在科技部的统一
领导下,协调组织十余个与糖尿病及其主要并发症研究相关的科研和临床课题
组,就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糖尿病主要并发症(糖尿病性心脑
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预防进行多中
心、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力争在5-10年内阐明我国糖尿病的发展规律、遗传
特征、主要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并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糖尿病特点的治疗方
案;同时建立胰岛β细胞移植和胰岛β细胞干细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从而为
国家糖尿病医疗政策的制定及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理论、
实验及临床研究基础。建议提交给科技部后,“中心”在保证自身科研与临床研
究工作的同时,还从大局出发积极协助组织了过去两年来“973”的申请工作,并
最终为科技部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