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 推进卫生事业改革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7:45:53    

   当前出现的看病难,主要不是医
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而是看病费用
太高,部分患大病的群众因难以支付
高额费用而得不到及时救治。从中国
的国情出发参考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的经验,在中国实行免费医疗短期内
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确实需要一大
笔政府开支,而且如果对于医疗服务
没有科学控制,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
浪费。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的是要免费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要按成本收费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十五”时期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五”时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国家实力明显增强,人民
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

  各级政府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和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健全疾病监测网络,加强重大疫情预警预测,完善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落实防治艾滋病、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
政策措施。全国建立了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
国家免疫疫苗接种覆盖面达到9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5%以上。国家
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环
境卫生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从2003年起,在全国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与农民自愿筹资相结合,以
解决农民大病医疗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6年底,全国
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县市总数的50%,有4亿多农民
参加,占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45%。农民的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提高,就医负担
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明显缓解,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国家制定农村卫生发展建设规划,各级政府在五年内投入300多亿元资金,加
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从
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万名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工程”,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
专项经费,组织城市医师到农村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直接为农民服务,并帮助
培训农村医疗技术骨干,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调整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防治结合、方便群众、低廉收费为目标,把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目前,全国已经有95%以上的
城市、88%的市辖区和50%以上的县级市组织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2006年中央
政府就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有关部门就社区卫生机构建设、人
才培训、服务管理等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预算,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给予资金补
助。

  同时,我们连续三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
管理活动,严格技术准入和人员资格准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规范医疗技
术操作管理办法,普遍推行医疗价格公示制度和医院院务信息公开制度,推进医
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控制医药费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卫生健康状况,主要有三个指
标,即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200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
命达到72岁,比2000年提高了0.6岁;孕产妇死亡率为48/10万,比2000年降低
10%;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为25‰,比2000年降低37.1%,标志着“十五”时
期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

  中国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卫生事业
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
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非常强
烈。

  ――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目前中国处于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并存的双重负担时期。传染病患病
人数仍居世界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健康,地方病和寄
生虫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
又加重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
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这些重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群众健康,也给社会
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公共卫生体系仍相当薄弱。

  我国在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有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设备设施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特别是在乡村两级没有从事疾病预防控
制的专业人员,应急处置机制薄弱,信息网络不健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

  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差距大,导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
卫生服务存在明显差距。大多数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医药
费用负担沉重。在任何国家,不同人群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存在差距都是难以避
免的。但如果差距过大,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影响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当前出现的看病难,主要不是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而是看病费用太高,
部分患大病的群众因难以支付高额费用而得不到及时救治。造成这个问题的原
因,既有医学科技水平提高和群众追求高新医疗服务等客观因素,也有卫生事业
发展不协调,优质医疗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基
本上靠医疗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以及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药品价格过高、政
府部门监管不力等综合性因素。

  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

  中共中央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强化政府责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
医疗服务。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公平正
义,从我国基本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着
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

  各级政府对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认真制定卫生发展规划,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逐年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
统筹协调,把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维护医疗服务公益性质、完善医疗保障制
度和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作为重点,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发
展。

  ――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卫生制度。

  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使城乡群众公平享有疾病预防
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一制度
的主要内容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以
全体城乡居民为对象,以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为手段,免费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
服务和按成本收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参考世界上绝大
多数国家的经验,在中国实行免费医疗短期内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确实需要一
大笔政府开支,而且如果对于医疗服务没有科学控制,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
费。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的是要免费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要按成本收费为居
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二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
入差距较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只能根据不同
居民的收入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将覆盖全国80%的县(市、区),约6亿农民参加,国家财政将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
民给予定额补助。努力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从今年开始,启动城镇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为城镇少年儿童和非就业居民提供大病医疗保障。同时,
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基本目标是将多层次、不同形
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三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廉价的原则,制定国
家基本药物目录;政府通过必要的调控和干预,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
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大幅度减轻群众药物费用负担。

  四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益性医院管理制度。增加政府投入,规范医院收支管
理,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维护公益性质,扭转医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收益的倾
向。

  ――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健全职
能、保障经费,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
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流行。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
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类型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食品、药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职业卫生监
管,严肃查处损害职工健康的不法行为,保护职工健康权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
运动,推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
生城市、镇、村和单位活动,改善城乡卫生面貌。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
务体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合理规划医院发展,控
制大医院的盲目扩张。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支持有执业资
格的医务人员依法开业,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络,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整合城乡医
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
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农村和社区服务的制度,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特别是中西
部地区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各种技术规范、操
作规程及行业标准,建立技术准入、执业规范、质量考核、日常监管、信息发
布、患者权益保障等基本监管制度。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管
理,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保证安全、有效,建设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积极
推进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改革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
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切断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医
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严禁医务人员收入与医药服务收费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
室承包、药品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