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5日至11日,中国将第五次开
展护足周活动,其主题为“护足爱足,
健康起步”。为配合这一活动,《健
康》版特介绍与“足”有关的健康知
识,希望能唤起人们对护足爱足的足够
认知。
——编者
祖国医学对“足”的认识
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有足部经络和穴位的详细介绍,足部有很多经络线和很多穴位。
经络循行线是由人体各部位的穴点连接起来的,刺激足部反射区的这些穴
位,刺激信号就会以“多米诺骨牌”方式沿经络循行线传导到全身,从而起到疏
通经络、防病冶病的作用。
全身12条经络中有6条通向双足,如肝经的大敦、太冲,脾经的大都、涌泉、
然谷等,并与其它经脉相互交会,加上近40个穴位,可以说,足心与全身都有联
系,因此,祖国医学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刺激脚部的穴位可
以调节全身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如刺激涌泉穴来治疗
高血压、失眠、眩晕、
头痛、心痛,刺激内庭穴治疗胃痛、腹痛、消化不良,刺激大敦穴治疗泌尿系统
的疾病等。
“足不运则不健”,足部距离“第一心脏”最远,位置又最低,容易出现
“气滞血淤”的情况,所以有“未老腿先衰”、“人到老年须护足”等俗语。
足与生物全息原理
科学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包含人体全部信息的每一个有独立功能的局部器
官,统称为“全息胚”,人作为一个整体,人体每一个有独立功能的器官都含有
人的整体信息和图像。在足部全息胚中有人体的整体信息,这些信息具有与人体
器官相对应的特点。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足部有病可以影响全身健康,身体
其他部位有病也会影响足部。当人体某器官发生生理性或器质性变化时,足部反
射区会首先做出反应。
足部这一有独立功能的人体器官,包含着虽然模糊,但是完整的人体信息。
而科学已经证实:全部的人体器官、组织信息在足部的分布,是以一个“胎儿”
状平卧在足掌面上的方式完成的。“胎儿”头部朝向足跟,臀部朝向足趾,五脏
六腑就分布在足心。而当刺激足部某一部位,“全息图”上所显示的该部位所对
应的人体其他组织器官功能,就会有所改善。进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人体有独立功能的器官很多,为什么对足部这个局部这样重视呢?
这是因为足部比手、耳、鼻、唇等其他器官面积都大,所包含的人体信息量
都多,“信息图像”也更清楚;同时足部肌肉相对丰厚,毛细血管、神经末梢也
相对丰富,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弱,因此对足部的刺激效果要好于其他器
官。但这并不排斥对人体其他局部的刺激。
在欧美有一种疗法叫反射疗法。这种疗法认为:人体各部位在脚部都有其相
对应的位置,刺激这些位置可以治疗相应器官和系统的疾病。这与上述理论有异
曲同工之妙。
足部异常的提示
医学家研究还发现足部的异常,往往提示相关系统的疾病信息:
趾甲麻木为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足背的足趾根部出现小白脂肪块为高血压的象征。
第四趾侧苍白水肿者可能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若大拇趾经常肿胀,应该认真检查,以排除
糖尿病。
趾甲凹凸不平时,应检查一下肝肾有无慢性疾患。
足踝部水肿为心肾疾病的表现。
足背部出现隆起多患有泌尿系统结石。
内踝出现紫色斑点多见于妇科疾病。
足背部趾关节部水肿常表示盆腔炎或胸膜炎。
第二、三趾的足底侧水肿往往伴有眼底病。
趾甲嵌入肉中或呈钩状,往往表示有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或脉管炎等。
与足部异常揭示疾病的原理相同,科学家还发现刺激足部而产生的触压和痛
觉冲动会在大脑形成一个兴奋灶,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这个兴奋灶在叠加定律
作用下会逐渐加强,并超过病理兴奋灶,使之受到压抑乃至完全消失。同时,机
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特殊“物质”,如红外线辐射、电和磁、以及多种“内源性药
物因子”,这些特殊的“物质因子”是对人体最有益、最有效的治疗因子。
所以,刺激足部反射区3—5天后,人们大都会感觉全身轻松,精力充沛,而
且排出的尿液非常混浊,气味很浓。这是因为体内“杂质”经泌尿系统或其他途
径排出体外的缘故。
关于护足周
护足周起源于欧洲,在欧洲护足周被称为“阿喀琉斯计划”,这与欧洲的传
统和文化密切相关。阿喀琉斯,这位欧洲神话中的英雄是因为足部受伤而牺牲
的,欧洲就利用阿喀琉斯的名字命名了这一活动以引起人们对足病的重视,在这
一活动中,欧洲的英国、德国、比利时等20个国家皮肤病学会共同发起了大规模
的足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足病普及教育工作。
在欧洲对13685名检查的人中,有足病的高达58.3%,其中累及皮肤的有
6160例,占45.0%,经临床评估的足部皮肤真菌感染达21.4%。
调查中还发现,1/3的足部真菌感染患者同时累及趾甲和足部皮肤,这也启
示我们足癣与趾中国足科调查甲真菌病的联系非常密切,足癣应该早期地、有效
地治疗,以避免趾甲真菌病的发生。
中国足病调查
1998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倡议、发起了中国护足周活动,并在西安
杨森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持续开展了4年。
1998年我国首次在国内尝试大规模的足病流行病学调查,积累了宝贵的资
料,1999年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以“关爱自己,从足下做
起”为宣传主题来警醒患者重视足病;进入新世纪的2000年和2001年的护足周中
引入了关爱家庭成员健康的话题,收集到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感染情况的资料,
并以“全家健康,始于足下”为主题号召患者重视足病,杜绝足病传染。
中国的调查表明,真菌感染占到了足病中的大多数,足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达49.5%,其中足癣的发病率是45.2%,趾甲真菌病占到15.5%,是发病率最
高的足病。
对发病率最高的足部真菌病的病原学调查发现,足部真菌感染的致病真菌是
多种多样的,不仅有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也是足部皮肤和趾甲的致病真菌。
足癣病原学调查指出,酵母菌和霉菌也是导致足部皮肤真菌病的致病真菌,
而且发病率占到足部皮肤真菌病的10%以上。在调查中还发现,大约有1/3的趾
甲真菌病的患者和1/6的足癣患者伴发趾甲真菌病。而另外一项调查结果需要引
起我们的重视,就是无论是足癣还是甲真菌病,其镜检阳性和培养阳性的相关性
小于70%(即针对同一个病例,镜检和培养同时得到阳性结果),这说明在临床
中诊断真菌病的致病真菌有相当的难度,广谱抗真菌药确实可以从这一角度有效
地治疗各种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