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5:14:23
文/记者伍仞通讯员戴丽娟
根据全国最新抽样调查,全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另外还有20%的人糖耐量异常,也就是每5个中国人就有1个糖尿病“后备军”。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的“苗头”,早干预、早治疗,是作为医生和普通市民都共同关心的话题。
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的情况千变万化,目前常用于糖尿病诊断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耐量实验都有着各自的缺陷,一次检查未必能把隐蔽的糖尿病患者找出来。在今年美国糖尿病年会上,专家提出新建议: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新标准。参加了此次年会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介绍,动态血糖监测也是发现不典型血糖升高的另一“法宝”。
医生亲述: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向记者介绍了自己母亲的亲身经历:
我妈妈今年60岁,最近半年以来一直睡不好,喉咙里总有异物感,后来发展到全身都不自在。她自己和家人都以为,可能是围更年期的一些症状。
不过,作为内分泌科医生我考虑得多一些。我爸爸是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有“夫妻病”之称,因为夫妻饮食习惯接近,一方患糖尿病,另一方同样患病的可能性比较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大,破坏身体内平衡,也可能会出现她的这些症状。所以我想帮妈妈检查一下是否得了糖尿病。
她接受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耐量实验检查各一次,显示空腹血糖为4.9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7mmol/l,糖耐量两小时检查为4.2mmol/l。按照1999年WT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像她这类没有“三多一少”症状的人,这些结果已经可以排除糖尿病。
不过,我又让母亲接受了三天的动态血糖监测——把小匣子状的动态血糖监测仪背在身上,机器的一条导管接到皮肤下,每隔一段时间通过组织液检测血糖水平。
得出的示意图显示,她三天早餐后的血糖值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然而,在每天的午餐和晚餐后,图上有两个明显高峰,显示她血糖水平在一天内两次高达16mmol/L~18mmol/L。正常的人无论饮食情况如何,都不会使血糖水平超标。我妈妈这样的情况,相当于在两次检查中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符合WTO规定的确诊标准,我就是依据这个诊断她为糖尿病的。
单凭“点血糖”糖尿病漏诊达1/5
为什么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耐量实验三项检查的结果,与动态血糖监测检查的结果会互相矛盾呢?陈小燕解释,糖尿病患者并非在任何时候都会血糖超标,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是某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又称“点血糖”,所以未必凭一次检查就能“捕捉”到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只凭空腹或餐后血糖,糖尿病漏诊率达20%至25%。”
一般来说,餐后血糖的升高超标比空腹血糖异常超标要提早5至10年,所以普遍把餐后血糖视为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手段。“但是,大多数人都和我妈妈一样,早餐吃得简单,午餐和晚餐更丰盛,而不少人体检都是安排在早上,对于处于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状态的人来说,此时体内的血糖水平不一定会超标,所以容易成为‘漏网之鱼’。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能更准确地发现餐后血糖的升高。”
至于糖耐量实验,则是让检查者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观察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陈小燕说,医院里的实际操作中,糖耐量实验结果受葡萄糖粉的重量、水的多少和喝下去的速度影响;病人在检查前几天必须保持正常饮食,两小时等待期间不能喝水或者高声说话,女性周期、失眠、感冒、天气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此检查。“因为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可重复性不强,也就是说几次糖耐量检查的结果不一定相同,未必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美国糖尿病年会: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可诊断为糖尿病
已经被确诊糖尿病的“糖友”们一定不会对糖化血红蛋白陌生,这个指标可以反映过去三个月的血糖控制的好坏,但在此之前并不能独立用来诊断糖尿病。而在今年的美国糖尿病年会上,有医学专家提出新建议: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日本学者研究认为,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6.5%以上,可以诊断为糖尿病,6.0%~6.5%之间属于“高危地带”。
陈小燕介绍,比起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耐量实验这三种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优势在于可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不受某一次饮食、睡眠等因素影响。同时,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也具有提前发现糖尿病的优点。陈小燕根据个人经验估计,这项检查比单纯做空腹血糖检查能提早5年发现糖尿病。()检查建议: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价格适中准确度高
陈小燕表示,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和动态血糖检查,目前还没有被列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其实从医学的探索来说,已经被写入标准的往往是相对较旧的成果。用这两项检查诊断糖尿病,则是比较前沿的医学成果。”
但是,这两项检查的价格都比传统的糖尿病检查方式高许多。以在该院为例,查一次空腹血糖约需13元,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大约80元,而三天的动态血糖检查更需1200元,未必所有人都能接受。陈小燕建议,市民如果家中有同吃同住的糖尿病亲属,患糖尿病的几率会比常人高,如果经济能力许可又希望早日发现糖尿病的苗头,可以试试用空腹血糖检查配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准确度比较高,价格也适中。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