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治疗,让生活更多乐趣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6:31:59    

    记者在采访糖尿病患者时,常常听到他们反映控制饮食很麻烦,因为没有时间,又缺乏乐趣,因此效果不佳。如何才能让饮食治疗成为病友们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呢?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营养科的吴小玲主任。
  
  家中常备两件宝
  
  吴小玲主任介绍说:“我平时接触的很多都是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我会嘱咐他们,在家里要准备两样东西——弹簧秤和血糖仪。”吴主任告诉记者,患者怎样才能知道每顿饭吃多少土豆、山药呢?很简单,用弹簧秤称一下。先请营养师算好主食的量,例如每天需要吃200克主食,有些患者不够吃,就应该在热量不变的前提下,扩大所吃食物的总体积。比如200克土豆的热量相当于50克粮食。如果午饭的主食量是100克,已经吃了200克土豆,还剩50克主食可以吃,那就挪到下午15:00,在两餐之间加餐,可以选择苹果、木瓜等水果。控制饮食时,血糖仪的作用也很重要。举个例子来说,有的病人吃14个草莓时,血糖不会升高;当他吃到第17个草莓时,血糖一下子就升高了。他就可以知道,自己吃14个草莓就足够了。还有的病人吃西红柿时,血糖升高得非常快,这说明此类病人对西红柿不耐受。血糖仪可以起到监测血糖波动,指导饮食的作用。
  
  分清“能吃”与“少吃”
  
  患者的饮食要遵循食物交换份的原则选择,同时注意使用血糖仪进行监测。这样,病友的生活也可以很快乐。拿吃水果来说,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血糖的变化,将水果按种类排一下队。比如有的人吃柚子不会升高血糖,那就可以适当吃些柚子,其次可能是苹果、草莓等。这样,食谱就宽泛了,在适量的前提下,病友的食物选择范围几乎和健康人一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宗旨就是要让患者在饮食宽泛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病情平稳,这就要求病人建立一个很好的防护措施。医生把治疗的“武器”交给糖尿病患者,他们掌握了之后,就知道如何指导自己去控制饮食。吴主任说:“我曾经见过一个7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他几乎已经忘记苹果的味道了,真是很可悲!其实这是完全没必要的。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可以吃,但什么都不要多吃。为什么要使用血糖仪,就是要强调个体化治疗。比如有些病人吃猕猴桃会使血糖升得很快,那就要注意少吃。”
  
  饮食调整必不可少
  
  谈到饮食调节的重要性时,吴主任介绍说:“我有一个病人,他看到别的病友吃猕猴桃后血糖无波动,于是自己也吃了几个。可吃完后,他的血糖一度升高到45.0mmol/L。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他早上睁眼睛,眼皮粘在眼球上,好半天下不来。这是由于渗透压的改变,病人眼球的晶状体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改变。他到我处就诊后,我把他的饮食结构重新进行了调整,3天之后血糖就下降到13.0mmol/L。有人可能觉得猕猴桃含糖少,其实猕猴桃是黏多糖类的食物,它的血糖生成指数是很高的,如果想吃一定要慎重。”
  吴主任认为,患者有了血糖仪,随时检测,自己就可以掌握该吃什么。而且个别医生可能对饮食控制了解得不多,甚至会误导患者的治疗。营养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在饮食指导方面还是有差别的。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出食物标准,这样对自己的病情控制非常有益,可以减少糖尿病对肾脏、心血管系统、眼的损害等。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