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并发症糖尿病症状溃疡>

心脏“警报器”为何失灵 护心6大新举措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9 09:15:58    

  继马季、侯跃文等演艺圈名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之后,又传来同仁堂掌门人——年仅39岁的董事长张生渝心性猝死的噩耗。一出出悲剧向人们频频发出警示:爱护心脏就是爱护生命

  心脏在人类生命运作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医学专家将其喻为人体的发动机就是明证。遗憾的是,如果不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心脏病会来和我们纠缠,迫使我们苦心与其周旋,不容有丝毫懈怠,诸如限吃高胆固醇食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与香烟“拜拜”等。尽管如此,我们中的不少人还是“在劫难逃”。症结何在?

  研究发现,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香烟等有害因素只是大约半数心脏病患者的病因,心脏尚有不少新的“天敌”。因此,欲保心脏无恙,还需采取若干相应的新举措

  1。清除“自由基”

  何谓自由基?简单地说就是人体内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一旦形成,就如同“微型炸弹”一样在体内“爆炸”,损害脱氧核糖核酸、胶原蛋白,破坏组织细胞,包括冠状动脉在内的血管以及心肌亦在受害之列,最终形成心脏病。

  不难看出,设法清除此种“天敌”至少可从一个方面保护心脏。专家为此提出的策略是:

  ◇强化体内抗氧化系统,增加保护性酶类,如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富含这些酶的食物如菠菜、韭菜、南瓜、葱、椰菜、菜椒、豌豆、青菜、蒜叶等蔬菜,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子、杏仁等壳类食物,宜多食之。

  ◇多吃富含谷胱甘肽、硒元素以及维生素A、C、E的食物,如玉米、鱼虾、胡萝卜、番茄、柑橘和葵花子油等。此外,茶叶中的茶多酚也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还要强14倍,故常饮茶也有非凡功效。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氧化的中草药,如五味子、灵芝、人参、肉桂、丹参等。

  2。按需摄铁

  铁是人们熟悉的微量营养素之一,缺乏可引起贫血症,但也有研究发现,人体摄铁过多与缺铁一样有害,尤其不利于心脏。芬兰、美国的有关研究资料证实:血铁高的人罹患心脏病的几率较正常者高出2倍之多。

  铁过多何以导致心脏病呢?推测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多铁质促进自由基生成;二是铁可促成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并沉积于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堵塞血管而致心脏病形成。

  不过,铁确实又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如何做到两全其美呢?专家提出“按需摄铁”的策略:如在儿童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旺盛,需铁较多,可多吃高铁食物,以动物肝、畜禽血、海带、紫菜、海蜇等为佳;假如体内铁的储存已经过多,不妨有意识地吃一些含草酸与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菠菜、苋菜、竹笋等,以减少肠道对铁质的吸收,也可适当献血,削减体内过高的铁贮存而保护心脏。

  3。挑战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在新陈代谢中自身合成的一种酸,具有相当强的黏聚力,能使血管硬化,脆性增加,血管腔变细,其致心脏病作用比胆固醇还要高3倍。

  一项涉及1.5万人的调查资料显示,心肌梗塞病患者血液中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正常人,冠心病和30%以上脑中风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另外,用添加了同型半胱氨酸的饲料喂养动物,仅仅几个月动物体内便出现动脉硬化改变。值得庆幸的是,同型半胱氨酸这种“天敌”也有“克星”,那就是叶酸,维生素B6、B12等B族维生素。故多吃绿叶蔬菜、蘑菇、鱼虾、禽肉、香蕉等可免受其害。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制剂。

  4。提防肺炎衣原体

  有研究表明,某些病原体可能是导致心脏病的又一祸根,如肺炎衣原体。这是衣原体的一个变种,如感冒病毒一样通过呼吸道在人群中进行传播。

  研究资料显示,65%的心脏病患者体内可查出衣原体抗体,而健康人群中能查出这种抗体的仅有26%。提示防范衣原体感染有助于心脏安康,抗生素可望成为心脏病的有效预防药物之一。

  5。防治“慢支炎”

  芬兰赫尔辛基国立公共卫生研究院医学工作者对近2万名患者随访达13年之久,发现1年内有3个月咳嗽并带有痰液的男子,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出52%,和那些咳嗽不重的男子相比,心脏病发作后的死亡率要高出74%;至于女性,“慢支炎”患者心脏病猝发的可能性,也要比不咳嗽的女性高出49%。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慢支炎”导致的心脏病猝发危险甚至比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等因素还要高。据推测,可能是机体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血栓,或者损伤血管内壁所致,即使很轻微的感染也可改变血液的凝固性,最终导致心脏病发作。因此,积极防治“慢支炎”,不仅是保护呼吸功能的一招,同时也是护心的良方。

  6。避开噪声

  噪声很可能是心血管病的又一个危险因子。医学专家经过大量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血压随之上升,进而累及心脏。资料显示,高分贝噪声可升高人体胆固醇20%,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30%。故设法减轻或避开噪声,亦有利于心脏安康。

  显然,坚持劳逸结合,按照生物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以减轻心理压力,对于心脏的平安与健康也是重要的一招。

  心脏“警报器”为何失灵

  在猝死的患者中,以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为多见,但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发病前却无明显症状,耽误了就诊而导致死亡。有人会问,得了急性心梗不是胸痛得要命吗?为何有的人无此症状呢?

  我们知道,心脏是一个有疼痛感觉的器官,为啥会出了问题而不发信号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是因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造成的,其原因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有的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

  二是个体差异对疼痛敏感不一样。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主要是全身各器官系统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如果还有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个所以然,更会掩盖病情。

  三是无痛心梗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往往导致多条血管病变,可从冠状动脉主干到微小动脉,而一般冠心病的病变主要在冠脉主干或大的分支,较少累及小动脉或微动脉。因病变范围广,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所患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较一般患者严重得多,加上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四是与情绪改变有关,如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值得警惕的是,无痛性心肌梗死比一般心梗严重得多,有的发病开始就出现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突然猝死的也并不鲜见。所以,对无痛性心梗一点儿也不能掉以轻心。

  无痛性心梗是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不发信号,但并非无一点征象。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及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等征象时,应想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做心电图等项检查,以早确诊早治疗,防止猝死的发生。

TAG:心脏警报器举措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