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是非常娇嫩的,应该小心呵护。即使是很小的伤口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在伴有神经损害时,由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以为不疼就不严重,很容易延误病情。有人把
糖尿病足的发展比喻为“瀑布效应”,可见其进展速度之快。因此,我们一再强调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治疗足部病变,重视足部的预防和护理。
足患的高危因素你有吗?
1.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病程超过10年的病友更易发生糖尿病足;2.血糖控制较差;3.有足部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消失、足发热、皮肤不出汗等症状;4.足部畸形、关节活动度受限;5.下肢皮肤的干燥皲裂;6.既往有足溃疡或下肢截肢史;7.肥胖;8.吸烟;9.视力差,难以发现足部的疾病;10.穿不合适的鞋袜;11.足部卫生保健较差。
一分耕耘带来十分收获
1. 定期到医院就诊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到医院检查足部一次,有足部危险因素的应该检查更加频繁(每3~6个月检查一次)。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足部是健康的。如果发现有足部溃疡一定要及早到医院治疗,不可耽误。
2. 谨慎伤口处理
避免使用碘酒等强刺激的消毒剂。也不要使用紫药水等深色消毒剂,因药品的颜色会覆盖伤口感染的征兆,而掩盖病情。严禁使用软膏如鸡眼膏或有腐蚀性的药物接触伤口,以免发生皮肤溃疡。若伤口在2~3天内无愈合,或者局部皮肤有淤血肿胀、发红发热应尽早就医,切勿自行处理伤口。
3. 学会洗脚
洗脚水的温度应控制在40℃以内,或者可以先用手试温度。用中性香皂洗净足部,尽量不要泡脚(除非为软化趾甲便于修剪)。然后用浅色、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要注意趾缝间的皮肤不要擦破。皮肤擦干后,应使用润滑乳液或营养霜,充分摩擦,以保持皮肤的柔软性,但不能用于趾间,因为趾间透气性较差。洗完脚后趾甲较软,此时修剪趾甲最好。要学会正确剪趾甲的方法。修剪时,不要把趾甲剪得太短,剪趾甲必须是平头剪,可以用小剪子将趾甲边修剪圆滑,不要用尖锐的利器削剪趾甲的两端。有视力障碍者,应请家人帮助修剪。无论在室内或室外,都不要赤脚行走,或赤脚穿凉鞋和拖鞋,防止异物损伤足部皮肤。冬天要保持双脚温暖,可穿着柔软宽松的棉袜,不要用电热毯、热水袋或加热器烘脚,以防止烫伤。
4. 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好习惯
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有色泽、温度的改变;是否有鸡眼、趾甲内陷、水疱或破裂;是否有擦伤、裂伤、抓伤或水疱等异常情况发生;趾缝间是否有破溃。看不见的部位可以使用镜子帮助检查,如足底和脚趾之间。如果本人不能进行检查,应该请家人帮助检查。
5. 合适的鞋袜很重要
合适的鞋子应该鞋尖宽大,鞋头距足趾有一定距离,不能挤压脚趾,且鞋面透气性好。尽量选用软皮或布面料,大小合适且能够系带的平跟厚底鞋。买鞋的时间应该选在下午或黄昏。初穿新鞋时应先试穿半小时,检查足部没有挤压或摩擦处才能逐步增加穿用时间。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有小沙粒等异物,鞋子有破损要及时更新,以免伤及足部皮肤。此外,糖尿病患者要养成穿袜子的习惯。所选的袜子应该吸水性好、透气性好、松软暖和。浅色纯羊毛或棉制品比较合适,袜腰要松。避免穿有破洞或有补丁的袜子。袜子应每天换洗,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