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09 16:01:28
人活一辈子很难读懂自己的身体。我16年前患糖尿病后,才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并逐渐悟出:科学防治糖尿病需要数字化管理。从模糊的数字中看单项数字记得第一次知道自己血糖高是在1986年单位组织职工体检时,医院通知我复查血糖,复查结果我的血糖又不高了。我没当回事,照常忙工作。直到1991年冬季再次体检,又通知我复查血糖,化验结果:空腹血糖为1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22.7mmol/L,血压155/95mmHg,甘油三酯等指标也很高。从此,我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其实,糖尿病已在我体内潜伏了六七年,但未得到及时治疗。如果懂糖尿病知识,早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当时我的体重是80千克,标准体重应为68千克),也可能不用服降糖药治疗。我初服降糖灵,血糖降得很快,但不适应(肚子疼),又换服达美康,每餐前服1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很快控制到较理想的水平。这一时期我只知单项看数字,每次化验瞅瞅血糖高了没有,血糖不高就高兴,血糖高了就紧张,从来不知道还有个危及生命的低血糖反应。从被动看数字到主动找数字1999年12月下旬,我因感冒引发肺炎,到医院检查后,结果使我大吃一惊:尿糖“ ”,并出现酮体。医生说:“赶快注射胰岛素!”当时我很害怕。住院后,除接受胰岛素治疗外,饭前、饭后和夜间一天监测六七次血糖,护士一次次记录和观察,引领我由被动看血糖指标到主动观察血糖变化。有一天下午,我突然觉得心慌、手抖、出汗,心里很紧张,护士赶快给我测血糖,我才知道是出现了低血糖反应,护士立即让我吃了几块饼干,5分钟后上述症状就缓解了。后来,又出现几次低血糖反应,由于心中有数了,也就不慌乱了。从粗看数字到细用数字2000年1月我出院后,继续打了几个月的胰岛素。后来,医生根据我肝肾功能化验的结果,决定让我停止胰岛素治疗,恢复使用口服降糖药。服药两年后,我的血糖指标控制得不理想,加上出现早期。肾病,医生让我停用口服降糖药,开始注射混合胰岛素,早晚餐前各注射一次。我准备了监测血糖的记录本,每次打多少单位胰岛素,每顿饭以及加餐吃什么、吃多少,定期不定期测空腹、饭后和睡前血糖,并逐一记录。遇到问题前后比.较,分析判断,自己调整生活方式。几个月后,各项生化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直至不久前的一次化验,空腹血糖为53mmol/L,HbAlc为6.1%,肝、肾功能正常,血脂、血压正常。从片面看数字到辨证用数字随着不断学习,我对监测血糖指标已从单一到综合、片面到全面、绝对到辩证看数字。比如:以前只看一高(高血糖),如今注意“三高”问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以前只看一体(体重),如今注意“三体”(体重、体脂、体型);以前只看重摄入,如今也注意消耗(大小便、出汗)。也就是说,每天吃进去的热量、体内需要的热量与消耗掉的热量三者之间要平衡。病友天天看数字,求平衡,就是讲辩证关系。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