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14 11:40:07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无低血糖发生,而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因多在上午5-7时(或5-9)时发生,故被称为黎明现象。
糖尿病“黎明现象”的诊断:
空腹血糖升高(>7~8 mmol/I ),同时不存在夜间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6 mmol/L)。它应该与“Somogyi反应”鉴别。Somogyi反应的定义是低血糖后反跳性(交感神经亢进性)高血糖,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7~8 mmol/L)同时存在夜问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5~7 mmol/L)。
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
黎明现象多见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其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清晨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有类似的昼夜节律,即清晨对胰岛素需要量增加,血糖正常与否取决于有无足够的胰岛素,正常人可通过增加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来代偿,而糖尿病人则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决定不足表现为高血糖。
2、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安等都存在黎明前或清晨分泌高峰,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加重,而发生黎明高血糖现象。
糖尿病“黎明现象”的治疗:
众所周知,血糖波动和高血糖所造成的糖代谢紊乱是诸多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始动因素。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自身存在着糖尿病“黎明现象”,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治疗。
首先,该病患者在坚持使用一般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可适当地增加餐次(一日可安排4~5餐),同时,在晚上临睡前的一个小时左右应加餐1次,可少量吃些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如一杯牛奶、一小碗稀饭或几片面包等。这样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夜间胰岛素的分泌量和敏感性,避免其出现糖尿病“黎明现象”。
其次,该病患者在常规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应在晚餐前或临睡前加用一次胰岛素。常用的方法是:中青年患者可于晚餐前注射一次6~8个单位的胰岛素;而老年患者可于临睡前注射一次4~6个单位的胰岛素。胰岛素的选择应以速效、作用时间短的剂型为宜。
实践证明,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疗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有效地避免糖尿病患者出现“黎明现象”,可减少或消除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而出现的不适症状。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对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也有较大的作用。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