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并发症糖尿病抑郁症抑郁症病因>

给糖尿病孩子一点爱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24 14:33:26    

      
  
  从容应对,为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1型糖尿病的患儿家庭中,患儿的父母常常会因子女失去健康而极度悲伤,因而会增加患儿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这时家长应控制自己、尽快消除恐惧和顾虑,因为此时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到患儿,患儿对家长的表情、态度以及言行举止都十分敏感,所以家长在患儿面前应镇静自若,以使患儿能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与此同时,医生的责任也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应在感情上和糖尿病知识方面给与患儿及其家长热忱的帮助和支持,这样可使他们找到一种感觉上的平衡,有助于患儿父母度过应激反应期.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我院资料显示.儿童1型糖尿病以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发病为主,但1—5岁以内发病者也不少见,最小的发病年龄只有2个月。婴幼儿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注射、饮食和血糖、尿糖监测等完全依赖于家长。这一时期的患儿不可能理解胰岛素治疗和监测血糖的意义,对由此带来的疼痛必然会出现挣扎和反抗,这就要求父母要有较强的感情忍耐力,能正确地认识和适当忍受诊疗措施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并提供一切可能的治疗条件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小于5岁的患儿缺乏识别低血糖发作的能力,因此要求父母不仅要完成对患儿的一般管理及治疗,还必须掌握对低血糖的认识、预防和处理的知识,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随着智力发育的提高,幼儿期儿童已开始具有自我意识并开始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能初步分辨出低血糖症状。由于能感受到糖尿病相关的治疗、监测所带来的痛苦而开始发脾气,此时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酌情减少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的次数,以减轻治疗给患儿带来的疼痛。
  学龄前期的患儿可出现社会行为及能力的退缩,他们可能会认为糖尿病的胰岛素注射治疗和血糖监测是对他们的惩罚,并由于害怕而逃避治疗。这个阶段应鼓励患儿参与到某些可能的治疗工作中去.比如胰岛素注射和血糖测试的准备工作等。
  学龄期的糖尿病患儿可出现抑郁、退缩、社会交往不良和学习问题等,会产生被社会遗弃的孤独感,同时又很想了解有关1型糖尿病的知识。在这一阶段,随着认知和心理的发育,儿童对日常疾病管理的责任心会不断增加,可让他们在家长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到糖尿病的饮食安排。日常的监测及治疗中,并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这有益于日后他们对治疗的配合与管理。医务人员对于代谢控制好的患儿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做得不好的患儿也不要责备,而应友善地讲明道理,提出改进的具体办法,以免引起反感。
Tag:糖尿病 孩子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