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24 14:34:36    

      长期以来,糖尿病人习惯于打针吃药,但为什么有的人病症一发再发,体质越来越弱,久治却不见好?疾病如果由心起,则要从心治。另外,糖尿病人过量用药不但会使人体对药物产生耐药和依赖,而且药物副作用会不断累积,使身体抗病力下降。
  现在医学界权威认为,疾病不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也不全是身体器质性改变引起.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综合良好的完满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行为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的健康,也就是常说的身心健康。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概念涉及心理学的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心身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健康和疾病中或在医学临床中的实标意义。心身疾病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乍一听,心身疾病这个专业术语似乎只有医生才会感兴趣,可是当您了解了心身疾病的来龙去脉后就会发现,这是关系到每个人健康的事,心身疾病就在我们周围。与心身疾病有关的疾病几乎涉及到了身体所有系统,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肿瘤等。
  
  心理门诊的糖尿病患者
  
  于先生,被一位内科医生朋友带来心理门诊,进诊室时还在嚷嚷:“我得的是糖尿病,干嘛让我看心理科?这不是神经病吗?”
  但与心理医生交谈并经过一番辅导之后,于先生明白了:“原来我的血糖控制不好,真的是与心理问题有关。”
  心理医生可以通过交谈获取患者有关心理、行为的信息,从中找出与心身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因素。通过分析,可以找出患者的某些心理特性,再经过必要的心理学测试,可对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中的作用做出诊断。
  根据获取的材料,结合已知的躯体症状,心理医生可做出综合分析。对是否存在心身疾病、存在何种心身疾病、哪些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和作用机制等问题做出恰当的评估。
  通过心理诊断发现,于先生对糖尿病的认知存在问题。
  于先生在被诊断糖尿病后,内心一直不肯接受这一事实,因为怀疑诊断,他跑了十几家大医院和小诊所,希望证明是误诊。在最终了解到糖尿病无法根治时,他的心情非常差,总想着种种不好的后果。
  但矛盾的是,存在对糖尿病的极度畏惧的同时,于先生对治疗并不重视,医生开的治疗处方没能坚持执行;在血糖控制不利的情况下对治疗没有信心,有时索性大吃大喝;过后又后悔,痛恨自己,罚自己整天不吃饭。
  正是这些心理问题影响了糖尿病的控制,内科医生朋友也是因此替他着急。如果能积极配合治疗,运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坚持综合治疗,于先生的糖尿病各项指标完全能够控制达标。
  至此,于先生恍然大悟,并在各科医生协作帮助下,血糖趋于稳定。事后他总结道:糖尿病治疗除了常规的饮食、运动、药物疗法外,还应加入心理疗法。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