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11-03 09:43:36
据一位病人家属反映,她母亲今年57岁,1994年确诊糖尿病。多年来在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病情控制得还可以。近半年来,她父亲也出现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最近给他用血糖仪一测,餐后血糖居然高达21.0mmol/L。为什么夫妻两人都会患糖尿病呢?
专家对此说道: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家庭的共患性是很强的。国外早就有关于夫妻共患糖尿病的大量研究。例如,伊朗有一项研究显示,夫妻双方都肥胖的家庭,患糖尿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并且子女将来肥胖的几率也会增加。分析其原因,共同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是导致“夫妻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专家说:“夫妻长期在一起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基本相似,有的家庭成员是一起不活动,一起不注重饮食,因此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基本同步。”
举例来说,时下很多年轻夫妻都是“上班族”,下班后为了图省事,常常用快餐、小点心、方便面等食品随便对付,仅有的休息时间还要花在看电影、玩游戏或者索性待在家里补觉。失衡的饮食结构,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血糖随着体重“一路走高”。即使是健康已经挂起了“红灯”,仍旧无动于衷。
“夫妻同治”糖尿病的理念最初来自美国。据报道,广州、上海、北京、南京、成都等地的多家医院都开始接受这种新型防病治病模式,并开设了“夫妻同治”平台,要求夫妻同时就医,找出病因,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接受治疗,同时接受防病治病的教育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健康与和谐同样重要。夫妻双方假如有一个人查出患糖尿病,另一个人也需要警惕自己的血糖,有必要的话也需要进行相关检测。在日常生活习惯上,要尽量保持一致,比如共同抵制“三高一低”(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不良饮食结构,互相督促进行体育锻炼等。对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两个人也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在抗“糖”路上携手并肩战斗。
糖尿病的治疗之路是漫长的,单靠病人自身的坚持显得势单力孤。作为配偶,有必要在生活上关心、关爱另一方,起到“保健医生”的部分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身作则,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要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家人自身的健康也非常有益。
一位病友家属对笔者说:“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我觉得家属比患者本人更需要了解糖尿病知识,从某种角度看,无论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在他/她因病情绪不好的那刻,他/她就是一个无助的孩子,家人应该给他/她最好的照顾,安慰和帮助。这是一种能力,不单纯是顺从、体谅、忍让等简朴的涵义,不是毫无技术性的,需要学习,更应该交流。”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