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儿童的心理健康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1-10 10:32:26    

   儿童1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缺乏,而引起体内血糖增高,长期高血糖可造成对心、肾、眼睛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是以在维持患者基础胰岛素水平的前提下,给予餐前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为主,同时配合计划饮食、适当的运动及家庭监测,把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但治疗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不应忽视,那就是糖尿患儿童的心理治疗。
  当一个前程似锦,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得知糖尿病将终身伴随自己时,心情是很复杂的。沉重的打击使病儿极易产生矛盾、消极的心理而引起多种情绪反应,例如情绪低落、焦虑、恐惧、孤独、易伤感等,乃至认为前途渺茫,而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有些家长的紧张心情甚至比孩子更有过之,终日担心、害怕、不知所措、到处投医。家庭的这种紧张气氛更加重了病儿的心理创伤。
  我们曾对205名6~17岁1型糖尿病儿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41人存在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而619例健康对照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仅为8.2%,两者比较有很大的差别。行为问题的表现除了疾病早期的适应性障碍以外,社交退缩、交往不良、抑郁和焦虑是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调查资料说明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是发生行为问题的高危人群,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这些心理问题又会影响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但是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仅凭药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相结合,才能使糖尿病儿童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儿童糖尿病医生,常常发现由于患儿的严重心理障碍造成病情的反复及不稳定,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例如,有一个刚出院不久的患儿,家庭记录认真,每天血糖监测比较稳定,尿糖定性基本在-~±之间。但一到来医院复查的日子,血糖增高、尿糖变为 .究其原因,是由于担心复查的结果不正常。这种紧张心情不可避免的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导致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进而血糖、血脂增高并出现酮血症。而患儿本身由于胰岛B细胞的功能被破坏,不能相应的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去调节这种内环境的失衡,致使代谢失去控制、血糖增高、尿糖增加,甚至出现酮尿症。
Tag:心理健康 糖尿病 儿童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