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1-16 10:49:06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抓主症入手。在预防糖尿病性心脏病及生活调理方面与西医是一致的。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思路,那就是先从“抓主症”开始,确立中医的病名诊断;主症要辨明属标、属本,遵循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先治本,还是先治标,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在此前提下,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即辨明证候,决定基础方;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加减,形成临床处方。因此中医的长处在于注重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主症有胸闷气短、真心痛、心悸、畏寒肢冷、口唇指甲发绀、倦怠乏力、水肿等。抓主症的目的是使辨证分析有一个合理的范围,有利于抓住主要病机,并不是割裂临床表现。故主症并非限于一个,可以是两个以上,尤其是联系较为密切的症状。  
  从中医基础理论来说,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为十二官之大主。所谓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因此中医也非常重视心病。
  中医理论认为心脏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心气、心阳的振奋,而功能的维持需要气血的充盈。肺主气,朝百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阴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与肾为火与水的关系,水火既济则精气内守,精神安定。可见心脏无论在生理或病理上与其它四脏的关系非常密切,对辨证分析给予了很大的空间,中医治心并不唯心而治,所谓“同病异治”,因此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最突出。
  虽然心脏病不能与中医病名一一对应,但在关于胸痹、真心痛、痰饮、水气病、厥逆、怔忡等的中医古代文献中可以寻求大量的治法和方药。归纳起来,首先应处理好正气(心气、心阳、心血)与邪气(如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的关系。要注意祛邪与扶正是相辅相成的,但可以有主有次,有急有缓,治疗也当有先有后有兼顾。
  我的体会扶正方面张仲景的诸苓桂剂(特别是桂枝、茯苓、人参、甘草的应用)运用得法在补心气、振心阳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如附片、荜拨、薤白、葱、姜等都有较好的温通阳气的作用;至于心血宜常养,归脾汤、养荣丸、十全大补辈都可以作为寻常保健药品。祛邪方面在尚未发生急症(主要指心衰、休克、心梗等)的平时,治疗应当注重瘀血与痰浊两端,瘀血从王清任诸诸逐瘀汤中取法;痰浊则取法于仲景的栝楼半夏薤白汤等方。
Tag:心脏病 糖尿病 中医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