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中医糖尿病>

糖尿病人中医疗法-投罐疗法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1-30 13:33:31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l)严格掌握禁忌证:凡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血友病、紫癫、咯血、白血病、高效、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性肺结核、妇女月经期、皮肤失去弹性、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过渴、全身性皮肤病,或吸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变、皮肤病、皮肤破损,或有外伤骨折,或孕妇腰能部和腹部等均禁用拔罐疗法。

    (2)拉罐疗法对降低空腹血糖有明显效果,治疗时要防止皮肤烫伤或破溃,杜绝感染。治疗期间还要按规定进食,限制饮食,多食蔬菜、豆制品及蛋白质、脂肪类食物。

    (3)须保暖避风,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拔罐的基本要求是稳、准、快,吸拔力的大小与扣罐的时机和速度、罐具大小和深度、罐内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火力旺时 扣罐、扣罐快、罐具深而大、罐内温度高,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吸拔刀不足则重新拔,吸技力过大可重新拔或按照起罐法稍微放进一些空气。

    (4)对易发生意外的患者取卧位和使用小罐:对初次拔罐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采取卧位,并选用小罐具,且拔罐数目要少。

    (5)注意询问、观察,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处理。拔罐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患者感觉拔罐部位发热、发紧、发酸、凉气外出、温暖舒适、嗜眠入睡,为正常得气现象;若感觉紧、痛较明显或灼热,应及时取下,拔罐后无感觉,为吸拔力不足,应重拔。患者有晕罐征兆,出现如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时,应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手卧,取头低脚高位。轻者喝些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如血压下降过低、呼吸困难等),可用卧龙散或通关散少许吹入耳中,取嚏数次后,一般可恢复,也可针刺百会、人中、少商、合谷等穴,或重灸关元、气海、百会等穴。

 

Tag:疗法 糖尿病人 中医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