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并发症糖尿病心脏病心脏病病因>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4-20 15:38:01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1)心肌细胞代谢紊乱: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肌细胞的收缩蛋白或钙调节蛋白经蛋白激酶c(pk-c)和一氧化氮(no)等第二信使介导发生的糖基化,可导致其功能异常。
糖尿病患者血脂增高能促进血管壁细胞摄取脂质,vldl-c更易转变为胆固醇酯,ldl糖化损害了肝细胞上的受体对其识别而使其代谢减慢,并通过另外受体结合而被巨噬细胞优先吞噬和降解,堆积在巨噬细胞内成为泡沫细胞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血糖控制不良时,三酰甘油增加,脂蛋白氧化脂蛋白酶活性增高,致氧化蛋白成分和密度小的ldl增加,均成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胞质毒,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学研究也呈现与代谢相关的广泛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灶性坏死、坏死区为纤维组织取代。
    (2)心肌细胞钙转运缺陷:心肌细胞外葡萄糖水平的升高直接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allo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心肌细胞钠钙交换受抑制,而肌浆网ca2 泵正常,使ca2 逐渐浓聚于肌浆网。ca2 超负荷的心肌肌浆网,可增加自发性ca2 的释放,心肌舒张时张力增高,故2型糖尿病的心脏以顺应性下降为主。1型糖尿病的心肌细胞,其钠钙交换和ca2 泵均受抑制,虽然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不明显,但舒张期不能及时降低,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
    (3)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系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尸检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肌存在弥漫性心肌壁内小血管病变,而心肌壁外较大的冠状动脉正常。组织学检查显示,小血管周围脂肪浸润、内皮及内皮下纤维增生、基膜增厚。死后心脏灌注观察微循环的研究发现,50%的患者有微血管瘤存在,证实类似于视网膜和肾脏的小血管病变,在心脏同样存在。上述病理改变可降低心肌小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而影响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
    (4)心肌间质纤维化:糖尿病病程较久者,可显示心肌纤维化以及pas染色阳性物质增多等的组织学改变,系由糖基化的胶原沉积所致,此外,尚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致心肌血供减少,加重纤维化形成有关。
    (5)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约83%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病程早期以迷走神经损害为主,延至晚期,则迷走及交感神经均可累及。心电图描记可发现持续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心率变异性减弱以及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等改变,严重者甚至出现无症状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脏性猝死。
Tag:心肌病 发病机制 糖尿病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